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岭上伐松杉,架起三间傍石岩。
妨帽矮檐茅不剪,钩衣苦竹笋常芟。
厨穿活水供茶灶,壁画鲜风送客帆。
自有小天容我乐,且携杯酒封花衔。
白话文翻译:
在白云岭上砍伐松树和杉树,搭建起三间小屋依傍着石岩。
房屋的屋顶矮小,茅草也不修剪,衣服上挂着苦竹,竹笋常常被清理。
厨房里有活水流过,供给茶灶用,墙壁上画着鲜艳的风景,送走来客的帆船。
我自有一片小天地让我快乐,且携杯酒在花前独饮。
注释:
- 伐松杉:砍伐松树和杉树,表现出诗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情景。
- 妨帽矮檐:屋顶低矮,形容房屋的简陋。
- 钩衣苦竹:指衣服上挂着的苦竹,可能是指竹制的装饰或工具。
- 活水供茶灶:活水流动,供给茶灶,显示出诗人生活的便利。
- 壁画鲜风:墙壁上画着鲜艳的风景,象征着诗人对美的追求。
- 小天:指诗人自得其乐的小天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与人居的结合,体现了“隐居”与“自得其乐”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山林之间,常以隐居生活为题材,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幽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展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描绘的环境如白云岭、松杉、石岩等,自然景色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搭建了简陋的居所,体现出一种不拘于物质的生活态度。矮檐茅屋、苦竹衣物,展示了诗人的质朴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厨房里流动的活水和墙壁上的壁画,既是生活的必需,也是精神世界的寄托。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他在小天地中自得其乐的心情,携杯独饮,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享受着闲适的时光。这种“幽居”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居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隐逸的情怀与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云岭上伐松杉: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清新的气息。
- 架起三间傍石岩:说明居住的房屋是简单而依山傍岩的,体现出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
- 妨帽矮檐茅不剪:房屋的矮小和茅草的自然生长,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简朴的态度。
- 钩衣苦竹笋常芟:展示了隐居生活的朴实与自然,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
- 厨穿活水供茶灶:生活的便利和自然的流动,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满意。
- 壁画鲜风送客帆:墙上画的风景与来客的离去,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自有小天容我乐: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得与满足。
- 且携杯酒封花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伐松杉”和“架起三间”,形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隐喻心境的宁静。
- 拟人:壁画鲜风,赋予静物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得其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岭:象征高远、清新,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松杉:象征着坚韧与长青,体现自然的力量。
- 石岩:代表自然的坚固与稳定。
- 茅屋:象征简朴生活的选择。
- 活水:象征着生命与活力,体现隐居生活的便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居所是什么样的? A. 宏伟的建筑
B. 简陋的茅屋
C. 水边的小屋
D. 高耸的塔楼 -
“活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与活力
C. 时间的流逝
D. 友情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不满
B. 满足
C. 忧伤
D. 羡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但更强调秋天的意境与感受。
- 李白的《月下独酌》:虽同样表达孤独与隐逸,但更强调酒与诗的意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隱逸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