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薛枫山以扇索画题此
作者: 华岩 〔清代〕
径响登山屐一双,
客来访我绿筠窗。
扇头索画吴淞水,
雨雨烟烟剪半江。
白话文翻译:
我踩着轻响的履屐走上山,
客人来访时伴我坐在绿色的竹窗前。
扇子上索要绘制吴淞水,
细雨朦胧中剪影出半江的风景。
注释:
- 径响: 指履屐行走在小径上时发出的轻声响动。
- 屐: 一种木屐,古代常用作鞋子。
- 绿筠窗: 指用竹子制成的窗户,形容窗户的颜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扇头: 指扇子的一面,通常用于绘画或书写。
- 吴淞水: 指吴淞江,位于今上海,风景如画。
- 雨雨烟烟: 形容雨雾弥漫的情景,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 剪: 剪裁,形容将景色勾勒出来。
典故解析:
吴淞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域,常作为诗词中的意象,象征自然美。雨烟则常见于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词中,体现出朦胧、柔美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书。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和煦的雨天,作者独坐山中,接待来访的客人,借此场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欢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静谧的生活场景。首联“径响登山屐一双”,通过“径响”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踩着木屐走在小径上的情景,带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接着“客来访我绿筠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雅致生活,同时也传达出对友人的热情接待。
第三联“扇头索画吴淞水”则引入了画扇的意象,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情趣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最后一句“雨雨烟烟剪半江”,通过细雨的描写,使得整个景象更显得柔和而迷离,半江的美景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响登山屐一双
描述作者登山时的情景,强调了声音的轻快,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
客来访我绿筠窗
描绘了友人来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突显作者的好客之情。 -
扇头索画吴淞水
表达了作者对吴淞水的热爱,体现了其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
雨雨烟烟剪半江
通过细腻的雨景描绘,展现了江水的朦胧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雨烟烟”使用比喻手法,形容细雨如烟,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对仗: 诗中上下两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一种闲适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 象征自然的宁静和高远。
- 水: 象征流动的生命和柔情。
- 雨: 象征变化与柔情,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扇: 象征艺术和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径响”指的是: A. 小路的声音
B. 山间的回声
C. 屐鞋的声音
D. 风的声音 -
“绿筠窗”中“筠”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颜色
C. 一种材料
D. 一种图案 -
诗中提到的“吴淞水”是指: A. 一条湖
B. 一条江
C. 一座山
D. 一个村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华岩与李白: 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方面有相似之处,华岩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对比。
- 主题对比: 华岩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华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