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其六 答蒲汀惠蟹》
时间: 2025-01-19 11:4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其六 答蒲汀惠蟹
作者: 夏言 〔明代〕
夜雨秋尊,新烹蟹又见一年风物。
秉烛西堂聊自酌,时听蛩吟四壁。
满壳膏肥,双钳肉嫩,味胜经霜雪。
遍尝海错,还输此种为杰。
芳鲜充溢雕盘,真堪咀嚼,清兴翛然发。
却笑持螯人去后,风韵到今难灭。
更待黄橙,也须紫菊,取醉娱华发。
中秋在望,小楼酌共看月。
白话文翻译:
在夜雨中,举杯饮酒,刚刚烹饪的螃蟹又让我感受到一年一度的风物。
点着烛火在西堂里自斟自饮,偶尔听到四周蟋蟀的鸣叫。
蟹壳饱满,蟹膏肥美,蟹肉鲜嫩,味道胜过经过霜雪的食物。
尝遍海里的美味,唯独这种螃蟹才是真正的珍品。
鲜香的蟹肉充盈在雕刻的盘子上,令人回味无穷,悠然的兴致自然涌现。
笑谈着捉蟹的人离去后,这种风韵至今难以磨灭。
更期待着金黄的橙子和紫色的菊花,借此取醉,娱乐华发。
中秋佳节在望,小楼中共饮共赏明月。
注释:
- 秋尊:秋天的酒杯,指秋天的饮酒场合。
- 秉烛:手持蜡烛,表示在烛光下饮酒。
-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
- 满壳膏肥:形容蟹壳饱满,蟹膏肥美。
- 海错:海里的各种美味,指各种海鲜。
- 雕盘:雕刻精美的盘子,形容盛放美食的器具。
- 风韵:风采与韵味,指蟹的美味和吸引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言(1482年-1549年),字子升,号华亭,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精通诗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中秋佳节前夕,诗人在夜雨中与友人共饮,享受美食,感悟生活的乐趣,反映出一种淡淡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 其六 答蒲汀惠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与友人共饮的愉悦情景。诗中描绘了新烹的蟹和夜雨下的烛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通过对蟹肉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也传达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的开头提到“夜雨秋尊”,自然的景致与饮酒的场景交融,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蟹肉的美味在“满壳膏肥,双钳肉嫩”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显示了诗人对美食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后半部分,诗人笑谈“持螯人去后”,不仅表现了对美味的留恋,也暗含对人际关系的珍惜。在期待“黄橙”和“紫菊”时,诗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乐观。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既有对美食的描绘,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雨秋尊,新烹蟹又见一年风物:在秋雨的夜晚,举杯饮酒,刚刚烹饪的螃蟹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一年的季节风物。
- 秉烛西堂聊自酌,时听蛩吟四壁:在西堂中点着烛光,自斟自饮,偶尔听到四周蟋蟀的鸣叫声。
- 满壳膏肥,双钳肉嫩,味胜经霜雪:蟹壳饱满,蟹膏肥美,蟹肉鲜嫩,味道胜过经过霜雪的食物。
- 遍尝海错,还输此种为杰:尝遍了海里的美味,唯独这种螃蟹才是最杰出的。
- 芳鲜充溢雕盘,真堪咀嚼,清兴翛然发:鲜美的蟹肉充盈在雕刻的盘子上,令人回味,悠然的兴致油然而生。
- 却笑持螯人去后,风韵到今难灭:笑谈着捉蟹的人离去后,这种风韵至今难以磨灭。
- 更待黄橙,也须紫菊,取醉娱华发:期待着金黄的橙子和紫色的菊花,借此取醉,娱乐高龄。
- 中秋在望,小楼酌共看月:中秋佳节将至,在小楼中共饮共赏明月。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满壳膏肥,双钳肉嫩”使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音韵美,同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蟹的美味。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静谧、沉思的时刻,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
- 蟹:代表着丰收与美味,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烛光:象征着温暖与陪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 月亮:中秋的象征,代表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美食是什么?
- A. 鱼
- B. 蟹
- C. 鸭
- D. 豆腐
-
诗人在哪个季节中饮酒?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满壳膏肥,双钳肉嫩”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对仗
- C. 拟人
- D. 排比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夏言的《大江东去 其六 答蒲汀惠蟹》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但夏言的诗更侧重于美食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哲思的情感。两首诗风格各异,皆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