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其七 答陆俨翁》
时间: 2025-01-19 19:5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其七 答陆俨翁》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
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
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
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
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江南北的辽阔景象与历史变迁。诗人在数千里宽广的中原中观察到民生和物产,江山如锦,名城巍峨。回首楚汉之争和曹吴割据的历史,战甲的光辉映照着霜雪的季节。诗人感慨曾经的豪杰与英才,不禁追忆青春的南征,三月的柳色连绵,花路争相绽放。醉后挥毫吟咏美句,无拘无束,任古今荣枯。如今圣主中兴,太平盛世,德泽普降,何时能在沧海钓竿,享受烟月之美。
注释
- 迤逦:形容山水相连,绵延不断。
- 锦幛:指华丽的帷幕,形容江山的壮丽。
- 楚汉纷争:指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的战争。
- 曹吴割据:指三国时期的曹魏和吴国的对峙局面。
- 德泽沾穷发:意指圣明的统治使得百姓得以沾恩。
- 沧海:指大海,常用来指代广阔的境界或人生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子昇,号惭愧斋,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政治时事与个人情感,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中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夏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 其七 答陆俨翁》是一首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富有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辽阔的中原和秀丽的江山,展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历史的回眸中,楚汉之争、曹吴割据的战争场面让人感受到英雄豪杰的悲壮与豪情。诗中的“青春三月南征”不仅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理想与斗争的追求。
醉后吟咏的“彩毫”象征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不管古今兴灭”则显示出一种超脱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荣枯的淡然。最后,诗人以“何年沧海”引发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希望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求自然的乐趣与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夏言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广阔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描绘了辽阔的地理视野,表现了对中原大地的深情。
- 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用“锦幛”比喻美丽的山河,突出名城的雄伟。
-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提及历史战争,表达历史的沧桑感。
- 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感慨历史英雄的难得,暗示对当下英才的渴望。
-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寄托对青春的怀念。
- 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表现诗人创作的自由与洒脱,超越历史的荣枯。
-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寄予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与期待。
- 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表达对未来悠闲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山比作锦幛,形象生动。
- 对仗:如“楚汉纷争,曹吴割据”,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数千里一望”,表现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古今英雄的追溯,诗人展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河: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 名城: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青春: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钓竿、烟月:象征着闲适的生活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汉”和“曹吴”分别指代哪两个历史事件?
A. 唐宋之争 B. 楚汉之争与三国割据 C. 明清之争 D. 西汉东汉 -
诗人对未来的生活期待通过哪一句体现?
A. 柳色连天 B. 醉后彩毫 C. 何年沧海 D. 圣主中兴 -
诗中“满路花争发”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春天的美丽 C. 人生的无常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瞬间的美感与人生哲理。
- 《春江花月夜》: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情感更为细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夏言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