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小石)》
时间: 2025-01-01 12:49: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大有(小石)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都缘薄幸赋情浅,许多时不成欢偶。
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令人恨行坐儿断了更思量,没心求守。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却更被温存后。
都忘了当时僝僽。
便掐撮九百身心,依前待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忧愁女子的情态,形容她的身体瘦弱,神情憔悴,旁人见了都感到惊讶。她无言以对,双眉整日紧锁。都是因为她的情感浅薄,经历许多次欢愉却未能如愿。她自知命运无常,何必再去负担这颗心。令人恨的是,行走之间却断了再思量的机会,心中无所求。前几日相逢,竟然早已见到她依旧的模样。却因温存的回忆再度涌上心头,竟然忘了当时的种种纠葛。如今她只是小心翼翼地等待着那份情感的到来。
注释:
- 仙骨: 指的是清秀、纤细的身材,形容女子的骨骼。
- 沈腰: 指的是腰身下沉,形容女子的柔弱。
- 柳无言: 形容女子如柳树般无言,暗示她的沉默与忧愁。
- 薄幸: 指的是命运不佳,情感浅薄。
- 心口: 指的是心中所想与表面表现。
典故解析:
- 柳: 在古代诗词中,柳常常象征着离愁别绪。诗中“柳无言”暗示了女子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温存: 在古代,温存常用来形容深厚的情感或亲密的关系,诗中提到温存后遗忘,反映了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词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绪。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生活压力增大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爱情与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大有(小石)》是一首充满感伤与细腻情感的词作。全诗通过对女子形态与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她的脆弱与无奈。开篇以“仙骨清羸”引入,描绘出女子的清瘦之姿,继而用“沈腰憔悴”表现出她的愁苦。接下来的“见傍人惊怪消瘦”则突显了她的孤独感与外界的冷漠。
诗中反复提及情感的“薄幸”,让人感受到她在经历了多少次的欢愉与失落后,对爱情的无奈与困惑。尤其是“何须负这心口”,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接受,似乎放下了过往,却又在心底深藏着难以言说的情感。
最后两句“依前待有”则表现出一种期待与渴望,尽管经历了种种,她依然在默默等待着那份情感的归来。这种情感的深度与细腻,让人感同身受,体现了周邦彦深厚的诗词功底与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 - 描绘女子的外貌与内心的脆弱。
- “见傍人惊怪消瘦” - 外人对她的关注与惊讶,显现她的孤独。
-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 形象化她的沉默与愁苦。
- “都缘薄幸赋情浅” - 自述对命运的无奈与情感的浅薄。
- “何须负这心口” - 表达对情感的放下与无奈。
-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 过去的重逢让人怀念。
- “却更被温存后” - 温暖的回忆令人心痛。
- “都忘了当时僝僽” - 忘却曾经的不快与纠葛。
- “便掐撮九百身心,依前待有” - 隐含期待与渴望,尽管历经沧桑。
修辞手法:
- 比喻: “仙骨”与“柳”,比喻女子的脆弱与美丽。
- 拟人: “柳无言”,赋予柳树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 词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通过对女子情感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骨: 代表着美丽与脆弱。
- 柳: 象征离愁与思念。
- 温存: 体现深厚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邦彦的字是什么?
- A) 美成
- B) 仁义
- C) 文轩
- D) 志明
-
诗中提到的“柳无言”象征什么?
- A) 高兴
- B) 离愁
- C) 富贵
- D) 快乐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愁苦
- D) 平静
答案:
- A) 美成
- B) 离愁
- C)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踏莎行》
诗词对比:
- 周邦彦 vs 李清照: 两位词人的作品都表现了深刻的情感,但周邦彦更倾向于细腻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直白的感伤。两者均在表达爱情与孤独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