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相思引
生碧香罗粉兰香。
冷绡缄泪倩谁将。
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
花落燕春欲老,
絮吹思浪日偏长。
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思念之情,作者用香罗和兰香的气味引出相思之苦。冷绡上泪水的归属,让人思忖,谁能替我送去这份哀伤?故人究竟在哪里?两岸烟水相隔,如潇湘水云般遥远。春天已然过去,燕子归来的时节也渐渐显得苍老,绵绵的思绪在漫长的日子里如絮般飘荡。那些往事,何处不在思量之中?
注释:
- 碧香:指青翠的香气,形容兰花的芬芳。
- 冷绡:一种轻薄的丝织物,形容寒冷的感觉。
- 倩:美丽的意思,此处引申为“谁可代我送情”。
- 潇湘:指湘江,象征离别和思念。
- 燕春:指春天的燕子,象征生机和希望。
- 絮吹:如同絮状的东西随风飘动,形容思绪的缠绵。
典故解析:
“潇湘”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地名,寓意离愁别绪。此词也借用典故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南宋时期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清丽婉约、情感细腻著称,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南宋初年,周邦彦的词作常表现出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琴调相思引》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生碧香罗粉兰香”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冷绡上的泪水不仅是对离别的哀伤,也是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
“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一句,描绘出离别后的遥远感,烟水缭绕,似乎在加深了两人的距离。后半部分则通过春天的燕子和飘荡的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的无限眷恋。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周邦彦词作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碧香罗粉兰香”:开篇描绘香气,营造氛围。
- “冷绡缄泪倩谁将”:表现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 “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强调距离与离愁。
- “花落燕春欲老”: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感。
- “絮吹思浪日偏长”:思绪如絮,漫长无尽的日子。
- “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深情回忆与思念的无处不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飘荡的絮,表现情感的缠绵。
- 拟人:将“燕春”赋予人性,表现春天的离去和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美好回忆,带有怀旧的情感。
- 泪水:代表着心中的哀伤与孤独。
- 潇湘:遥远而美丽的地方,象征着离愁。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是失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琴调相思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邦彦
C. 苏轼
D. 杜甫 -
词中“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重逢
B. 无奈与思念
C. 欢快与愉悦
D. 愤怒与失落 -
诗中“花落燕春欲老”主要象征: A. 美好时光的过去
B. 新的开始
C. 勇气与坚持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深厚的情感,但周邦彦的词更强调思念与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周邦彦多用自然景物,李清照则常用生活细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