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台西路木龟坊,乃是灵蛙贔屭藏。
从此改名杉蚵蚾,恐来吞月直须防。
白话文翻译:
在南台西路的木龟坊,原本是灵蛙和贔屭藏身之处。
如今改名为杉蚵蚾,恐怕会吞噬月亮,真得小心防范。
注释:
- 南台西路:地名,指的是南台的一条西侧道路。
- 木龟坊:木龟坊是一个地方名,可能与龟有关联,象征长寿和智慧。
- 灵蛙:指的是一种神奇的青蛙,寓意灵敏。
- 贔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坚韧和力量。
- 杉蚵蚾:可能是对某种生物的戏称或新名,具有地方色彩。
- 吞月:比喻一种强大的力量或威胁。
典故解析:
“灵蛙贔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而“吞月”则可看作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隐喻,表明一种对可能威胁的警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白云山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以清新婉丽、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台西路的木龟坊,反映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可能是对某种变化的感受和警示。
诗歌鉴赏:
《木龟亭留题》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首句提到的“南台西路木龟坊”,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符号,体现了诗人对地方的依恋与关注。诗中提到的“灵蛙贔屭”,则是对传统文化中神秘生物的引入,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
而“从此改名杉蚵蚾”则反映出一种变化,可能意味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这种改变让人感到不安,诗人用“恐来吞月直须防”来表达对未来可能威胁的警觉,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类活动的反思。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忧虑与警惕,同时又不失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台西路木龟坊: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地点,带有地方特色。
- 乃是灵蛙贔屭藏:指出这个地方的神秘与灵性,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
- 从此改名杉蚵蚾:暗示着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 恐来吞月直须防:表达了对未来变化的担忧,警惕自然或社会的潜在威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吞月”形象地比喻潜在的威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行为影响的深思,反映了一种对变化的敏感与警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龟:象征长寿与智慧。
- 灵蛙:象征敏捷与机巧。
- 贔屭:象征力量与坚韧。
- 杉蚵蚾:代表着变化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蛙”象征什么? A. 长寿
B. 智慧
C. 敏捷
D. 力量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吞月”比喻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无所谓态度。 (对/错)
答案:
- C
- 潜在的威胁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李白的《庐山谣》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但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而黄庭坚则在变化中展现出更多的忧虑与警觉。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选》
- 《黄庭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