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四首》

时间: 2025-01-01 13:53:23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杯茗。

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

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

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酒四首(其一)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杯茗。 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 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 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白话文翻译

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给我斟了一杯茶。 我喝醉了才不再品尝,强行再喝忽然又清醒。 既然开凿了混沌的时代,就远离了华胥的境界。 拿起武器追逐儒生,举起酒杯再度沉醉。

注释

  • :斟酒或茶。
  • :茶的别称。
  • :小口地喝。
  • 浑沌氏:指的是开天辟地的时代,常常与创世神话相关。
  • 华胥境:传说中美好而理想的境界。
  • 操戈:持武器,通常指战斗。
  • 儒生:指读书人或士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婉约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饮酒四首》是苏轼在闲暇时喝酒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友谊、酒的热爱与畅快。诗作写于他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饮酒四首》通过对饮酒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诗中开头的“有客远方来”引入了场景,展现了友人相聚的温情。接下来的“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则生动地描绘了酒醉后的迷离与清醒,仿佛在诉说人与酒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困境的反思。最后的“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则以一种洒脱的态度,表达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仍然愿意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苏轼对酒的热爱及对人生的亲切感悟,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杯茗。

    • 描述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带着温暖的情谊,给诗人斟茶。
  2. 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

    • 诗人在醉酒后不再品味,强行再喝却又清醒,体现出对酒的迷恋与人生的反思。
  3. 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

    • 提及神话中开天辟地的混沌,暗示人类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 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 通过追逐儒生的形象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举杯畅饮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茗”与“酒”的饮用过程比作人生的体验。
  • 对仗:如“举觞还酩酊”与前文的“强啜忽复醒”,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对饮酒状态的描绘,强调了酒醉后的无奈与随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客人:象征友谊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代表生活的享受及人生的复杂。
  • 浑沌:暗示开创与混乱的交替,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 华胥境: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象征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茗”指什么? A. 酒
    B. 茶
    C. 水

  2. “操戈逐儒生”中的“儒生”指的是? A. 农民
    B. 士人
    C. 商人

  3. 诗人对待酒的态度是? A. 厌恶
    B. 迷恋
    C. 无所谓

答案

  1. B. 茶
  2. B. 士人
  3. B. 迷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更为豪放,强调对酒的痛快与忘忧;而苏轼则在《饮酒四首》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欣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