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时间: 2025-01-14 09:49:5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白话文翻译:
道士的法令严厉,难以再次和谐;僧侣的帽子虽小,却空无一物。
我隔着篱笆不去召唤邻翁共饮,抱着酒瓮还得提防官吏上门。
注释:
- 道士令:指道士的法令或规章,这里暗指道士的教义或要求。
- 僧伽帽:僧侣的帽子,象征僧侣的身份。
- 隔篱:指通过篱笆隔开,形容两家邻居之间的距离。
- 抱瓮:指抱着酒瓮,象征饮酒的情景。
- 吏部:指官府的官员,这里隐含对官吏来查酒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慨沉重之时。在这个时期,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许多波折,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道士和僧侣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无奈与社交的复杂。道士的严令和僧侣的空帽,象征着世俗的压迫与宗教的虚无,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无奈感受。隔篱不唤邻翁,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尽管有酒在手,却因对官吏的畏惧而无法畅饮。整个诗篇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士令严难继和:道士的法令严格,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难以维持。
- 僧伽帽小却空回:僧侣的帽子虽小,却是空的,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 隔篱不唤邻翁饮:隔着篱笆不去召唤邻居共饮,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却又有所顾虑。
- 抱瓮须防吏部来:抱着酒瓮却要提防官吏的到来,表现了对自由饮酒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法令比作一种压迫,借此表达对世俗约束的反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酒瓮象征自由与欢乐,而官吏则象征着束缚与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反映了苏轼对友谊的渴望与现实的压迫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士:象征约束与严厉。
- 僧伽帽:象征虚无与空寂。
- 邻翁: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
- 酒瓮:象征欢乐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 A) 道士令严难继和
- B) 隔篱不唤邻翁饮
- C) 抱瓮须防吏部来
-
诗中“僧伽帽小却空回”中“空”字的意思是?
- A) 空气
- B) 空虚
- C) 空间
答案:
- B) 隔篱不唤邻翁饮
- B) 空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问刘十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作对比,二人均有豪放的饮酒情怀,但李白更强调个体的自由洒脱,而苏轼则更多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