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时间: 2025-01-17 09:52:56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静坐思考的感悟。一天的时间仿佛变成了两天,若是活到七十岁,那便是百四十年。黄金何时才能成为?白发日日增长。睁眼看到三千个秋天,光阴如飞驰的马匹,转瞬即逝。因此,东坡已然老去,珍贵的是你那一念的宁静。时机来临时我站在这个轩台,目送海上的船只离去。虽然家乡未能回归,但我在这里题诗寄托我的思绪在屋壁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事: 没有事情,指闲暇时间。
  • 静坐: 安静地坐着,思考。
  • 黄金: 比喻财物,也指时间的珍贵。
  • 开眼: 意为睁眼,领悟。
  • 东坡: 苏轼的号,暗示作者的身份。

典故解析:

  • 三千秋: 表示漫长的时间,暗指人生的无常与迅速流逝。
  • 驹过隙: 形容时间流逝极快,出自《庄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均有卓越成就,风格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身处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闲适的静坐,展现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受。诗中以“无事此静坐”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唤起读者的共鸣。每一日似两日之感,恰如人生的短暂,作者借此引发对生活的哲思。通过“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流露出对老去的无奈与淡然。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则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感知与时间的关系,让人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弥足珍贵。最后,作者以“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收尾,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在流亡生活中依然保持的创作热情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简练而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哲思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事此静坐: 指在闲暇时静心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一日似两日: 形容时间的感受,时间在闲适中似乎变得更长。
  •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反映出对人生时间的珍惜与感慨。
  •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通过时间与生命的对比,表现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以“驹过隙”的比喻强调时间流逝之快。
  •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表达对内心宁静的珍视。
  • 目送过海席: 描述时光流逝中对往事的追忆。
  •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以诗寄情,展现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黄金几时成”比喻时间的珍贵。
  • 拟人: “白发日夜出”赋予白发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苏轼在晚年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静坐: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黄金: 象征时间与财富的珍贵。
  • 白发: 象征老去与生命的流逝。
  • 海席: 象征过往的回忆与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事此静坐”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 A. 忙碌
    • B. 宁静
    • C. 激动
  2. “开眼三千秋”中的“三千秋”意指?

    • A. 时间之长
    • B. 地理位置
    • C. 个人成就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宁静
  2. A. 时间之长
  3. B.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苏轼的诗更显洒脱,而杜甫则更显沉重,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