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践曹娥迹,孤嫠谁保持。
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
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
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曹娥的怀念与敬仰,想要追随她的足迹,但又感到孤独,难以继承她的精神。门前的缨带已发生变化,然而忠贞与孝道却没有受到损害。即使到了七十岁仍然不忘节操,千秋之后仍留名于世。忠魂应该会得到一些安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女性也能够像男子一般坚强。
注释
字词注释
- 践:踩踏、追随。
- 曹娥:传说中的女孝子,为父投江后,追随其父而死。
- 孤嫠:孤独的寡妇。
- 门缨:门前的装饰带。
- 七十不环瑱:七十岁时仍然不忘节操。
- 千秋作表仪:千年之后仍可作为表率。
- 忠魂:忠贞的灵魂。
- 有女是男儿:女性也能像男子一样坚强。
典故解析
曹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女,因父亲溺水而投江自尽,后被尊为孝女的象征。这首诗借用她的故事来表达对忠贞和孝道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苞,清代著名文学家,字希仁,号阮亭,山西人,擅长诗文,尤其以散文著称,是"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诗作于清代,社会对孝道有着深厚的传统,诗人以曹娥的故事激发对忠诚与孝道的反思,体现了对女性坚韧品格的赞美。
诗歌鉴赏
《川姑墓》是方苞对曹娥这一古代孝女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作。诗中通过对曹娥的追忆,体现了对忠诚和孝道的崇敬之情。首句“欲践曹娥迹”开篇即表明了诗人希望追随曹娥的足迹,而“孤嫠谁保持”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曹娥的精神难以传承。接下来的两句提到“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则暗示了时代的变迁,但同样强调了节操与孝道的永恒。
诗的后半部分,“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向往,认为即使年老也应坚守自己的志操,这种精神能够在千秋之后流传下去。最后一句“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则是对女性品格的赞美,强调女性同样可以展现出男子般的坚韧与忠诚。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又有对当下女性坚韧精神的认同,传达出一种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和对女性力量的赞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践曹娥迹: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曹娥的意愿。
- 孤嫠谁保持:质疑在现今社会,谁能够像她那样坚守节操。
- 门缨中有变:暗示社会风气的变化。
- 节孝两无亏:虽然外有变化,内心的忠诚与孝道依然不减。
- 七十不环瑱:强调即使到了七十岁,仍然要坚守节操。
- 千秋作表仪:未来的千年也会为其树立榜样。
- 忠魂应少慰:忠诚的灵魂会有些许慰藉。
- 有女是男儿:强调女性同样能表现出男子的忠诚与坚强。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内容更加紧凑且富有节奏感。同时,在“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两句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性的刚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贞与孝道的推崇,强调女性同样可以展现出男子般的坚韧与忠诚,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追求与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娥:象征孝道与忠贞。
- 孤嫠:代表孤独与坚守。
- 忠魂:象征忠诚与牺牲。
- 女:意指女性的坚韧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苞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孤嫠谁保持”中“孤嫠”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女子
B. 孤独的男子
C. 孤独的父亲
D. 孤独的孩子 -
诗中提到的“曹娥”是因为什么而投江?
A. 为了爱情
B. 为了父亲
C. 为了名声
D. 为了金钱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川姑墓》均表现了对忠诚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后者则专注于女性的坚韧与孝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