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23:19

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

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

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
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
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白话文翻译

高皇帝的威严让人敬畏,义气在海内外广泛流传。
建立庙宇以表彰先贤,打开门扉送别英俊的儿子。
我这个微臣深知国耻,明白大节比科举名利更重要。
在这穷途末路的泉边,我应当追随正道的学问。

注释

  • 高皇肃人纪:指的是高祖刘邦,"肃"意为威严,"人纪"意为纪念。
  • 义气忾环瀛:义气意指忠诚和正义,"环瀛"指海洋,表示海内外的忠义之士皆有。
  • 作庙褒余阙:建立庙宇以表彰先贤,"余阙"即余下的庙宇。
  • 送子英:指送别有才华的年轻人。
  • 微臣知国耻:微臣自谦,意指自己清楚国家的耻辱。
  • 大节重科名:大节指的是道德和操守,比起科举的名利更为重要。
  • 呜咽穷泉路:形容处于困境,"穷泉路"象征悲惨的境地。
  • 应随正学行:应当遵循正确的学问和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苞(1665年-1730年),字允中,号简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方苞为人正直,崇尚节操,主张文人应有清醒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恢复古典文学的风范。

创作背景

《展断事公墓二首》是方苞为纪念事公而作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文人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

方苞的这首诗以高皇帝的威严和义气作为开篇,展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呼唤。诗中提到的“开关送子英”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期望,反映出诗人对年轻才俊的鼓励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接着,诗人自谦为“微臣”,以此强调自身的清白与忠诚,进一步引入国家的耻辱感,表明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个人的光环与名声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应随正学行”则是对后辈的寄语,倡导追求真理与道德的学问,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方苞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对忠义的推崇以及对个人道德的坚定信念,展现了清代文人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皇肃人纪:通过高皇帝的威严来引出主题,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 义气忾环瀛: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推崇,展示了文人的担当。
  • 作庙褒余阙:意在通过建立庙宇来纪念先贤,象征对历史的尊重。
  • 开关送子英:对有志青年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关注。
  • 微臣知国耻:自谦的同时,表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
  • 大节重科名:强调道德与名声的对比,体现出诗人的价值观。
  • 呜咽穷泉路:形象地描绘出困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应随正学行:呼唤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穷泉路”比喻困境,形象生动。
  • 排比:诗中多重并列的句子,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忠义道德的呼唤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皇帝:象征威严与历史。
  • 义气:象征忠诚与正义。
  • 庙宇:象征对先贤的纪念与尊重。
  • 泉路:象征困境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世民
    B. 刘邦
    C. 康熙
    D. 乾隆

  2. “微臣知国耻”中,“微臣”是指什么?
    A. 自谦的称谓
    B. 官职
    C. 朋友
    D. 学者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几方面展开?
    A. 对历史的回顾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道德的强调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刘邦
  2. A. 自谦的称谓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方苞的《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国家动荡时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方苞强调忠义和道德,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破碎的无奈与悲伤。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方苞文集》
  3.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