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北轩望昭亭山》
时间: 2025-01-01 17:39:11意思解释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
方向陶渊明,苦语近田舍。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
白话文翻译:
在两京之间交游的年轻人中,我熟悉嵩山和华山。
回到宛溪上,已厌倦了去昭亭下游玩。
为什么厌倦昭亭呢?因为年纪渐长,感到疲惫。
更何况,我还惭愧于吟咏诗歌,前面的赞美言辞让我感到不安。
耳边流传着那些赞美,真如甘甜的甘蔗般美味。
我想起陶渊明,他的苦言正好适合田舍生活。
我固守自己的节操,出入之处也多有忌惮。
常常提防那些恶少年,横行霸道的行为。
就像昔日的将军,仍然受到亭长的斥责。
不如守着那间破旧的小屋,读书直到深夜。
注释:
- 少客:指年轻的朋友或客人。
- 宛溪:地名,指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昭亭:指一个游玩的亭子,可能是当地名胜。
- 咀嚼:细细品味,指对诗歌的欣赏。
- 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的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节行:指个人的操守和品德。
- 亭长:负责管理亭子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田园诗和深邃的哲理诗闻名。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对往日游乐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往日游玩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梅尧臣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强调了自我价值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冲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甘美如食蔗”,不仅传达出诗歌的美妙,也暗示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渴求。诗的结尾以简单的读书生活作为归宿,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成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两京之间游玩的经历,熟悉嵩山和华山的风光。
-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回到宛溪,却对昭亭的游玩感到厌倦,暗示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他的心态。
-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对昭亭的厌倦源于生活的疲惫和衰老,表现出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感到惭愧于他人对自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形容对诗歌的品味和欣赏,传达出诗歌的魅力。
- 方向陶渊明,苦语近田舍:提到陶渊明,表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用“苦语”反映出陶渊明生活的艰辛。
-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强调个人的品德坚守,但对社会的变化感到无奈和恐惧。
-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提到社会中的恶劣现象,表现出一种警惕和无奈的态度。
-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通过将军的例子,反映出即使有成就的人也难逃被责备的命运。
-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最终选择安静的生活,沉浸于书本之中,体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甘美如食蔗”,通过比喻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如“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使句子结构更为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游乐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厌倦,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昭亭:象征游乐与过往的欢乐,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 宛溪: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暗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象征隐逸生活与高洁的品德,体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山? A. 泰山
B. 嵩山
C. 黄山
D. 华山 -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以何种生活著称? A. 富贵
B. 隐逸
C. 豪放
D. 繁华 -
诗人对昭亭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忽视
D. 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陶渊明的诗风:梅尧臣较为直接地表达对名利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多地通过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讴歌。两者都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但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