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推官允中》
时间: 2025-01-01 13:40:2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王推官允中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生譬天星,睍睆但空誉。
学经羞轮扁,常恐老窜句。
南游上会稽,弱冠肆远步。
便当期汗漫,如鸟铩修羽。
入宫又独晚,谣诼遭众嫭。
坐令平生交,室冷毡不具。
君公墙东客,清鉴美无度。
风期山水意,千载见此遇。
定疑丹青仙,方我以痴顾。
岂繄才自疏,阅世真异趣。
伐柯理无远,要以一马喻。
古人本不死,方寸有佳处。
三年禹河曲,日见车马渡。
何知谢剥啄,黄土衣易污。
无人尚有子,独载城下路。
功名喧口实,簪组托肺腑。
请看瓶罂满,取踬病不去。
脱黏窥本初,须子遗所寓。
怵迫倦东西,林间尚宽裕。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命运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明亮却只能得到空洞的赞誉。学习经典时我感到羞愧,常常担心自己老了之后写不出好句子。年轻时南游到会稽,年少轻狂四处走动。应该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但我却被束缚着。独自进入宫廷,时光已晚,流言蜚语让人受尽冷遇。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平生交友不多,室内也冷清得没有几件家具。你这位公子,墙东的客人,你的清明与美好无法用言语形容。风景与山水的意趣,千载之后才能再见此景。怀疑那画中的仙人,或许我太痴迷而不自知。难道是才华本就疏远,阅历却真有不同的趣味?砍伐树木的道理并不遥远,正如一马能够喻示一切。古人本不死,心中自有美处。三年来禹河的曲水,日复一日地见到车马往来。哪里知道谢家的啄食,黄土衣服容易沾染污垢。无人有子,但我仍要独自走在城下的路上。名利喧嚣,实则簪笏托于心底。请看那瓶子盛满了酒,取醉却无法驱散病痛。脱去烦恼,窥视本初,必须依赖子孙留存的寓所。疲惫不堪东奔西跑,林间仍然显得宽裕。
注释:
- 睍睆:明亮的样子,引申为光彩夺目。
- 羞轮扁:羞愧于自己未能达到的学问高度。
- 汗漫:意指志向远大,像鸟儿一样自由。
- 谣诼:流言蜚语,指恶意的言论。
- 清鉴:清楚的镜子,用来比喻清明的眼光。
- 丹青仙:丹青指绘画,仙人是指超脱于世俗的人。
- 古人本不死: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长存于世。
- 取踬病不去:醉酒带来的痛苦无法消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叔明,号止庵,北宋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晁补之与王允中交往中,表达了对友人清明品德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名利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与反思。
诗歌鉴赏:
《赠王推官允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晁补之通过自喻为天上的星星,表达了自己在世俗生活中受到的困扰与孤独。诗中前半部分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写,隐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他对名利的淡薄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在描写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入宫又独晚”暗示了他在仕途上的失意,而“君公墙东客”则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后半部分则引入了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古人智慧的长存与对生活的理解。诗中“岂繄才自疏,阅世真异趣”一语,突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认知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在流畅的韵律中,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譬天星:以“天星”比喻自己的生命,暗示自身的光辉却难以被认知。
- 睍睆但空誉:虽有光彩,却只能得到空洞的赞誉,反映内心的孤独。
- 学经羞轮扁:学问不够,常感羞愧。
- 常恐老窜句:担心年老后无法写出好句子。
- 南游上会稽:年轻时向南游历,象征追求理想。
- 弱冠肆远步:年少轻狂,肆意游历。
- 便当期汗漫:希望志向如鸟儿飞翔。
- 如鸟铩修羽:比喻受限于环境,难以施展才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星”比喻自己的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景与山水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名利的淡薄,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重点在于内心的追求与对理想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星:象征理想与光辉。
- 鸟:象征自由与梦想。
- 宫:象征权力与世俗。
- 清鉴:象征清明的视角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我生譬天星”中的“天星”比喻什么?
- A. 生命的光辉
- B. 友情的珍贵
- C. 名利的诱惑
-
诗人对“入宫又独晚”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悦
- B. 孤独
- C. 兴奋
-
整首诗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追求?
- A. 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
- C. 权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友人》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赠友人》与《赠王推官允中》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而晁补之则更显内敛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