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时间: 2025-01-19 15:47:12

香梅开后风传信,绣户先知。

雾湿罗衣。

冷艳须攀最远枝。

高歌羌管吹遥夜,看即分披。

已恨来迟。

不见娉婷带雪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
香梅开后风传信,绣户先知。雾湿罗衣。冷艳须攀最远枝。高歌羌管吹遥夜,看即分披。已恨来迟。不见娉婷带雪时。

白话文翻译:

香梅开花之后,清风传来消息,绣窗户也早已知道。衣裳沾湿了雾气,冷艳的花朵需要攀附到最远的枝头。高歌的羌管在遥远的夜晚回荡,似乎已经分开了披风。心中已然恨恨自己来得太晚,无法再见到那带着雪的娉婷身影。

注释:

  • 香梅:指梅花,通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绣户:指精美的窗户,这里寓意内心的期待和知晓。
  • 雾湿:指外界环境的潮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冷艳:形容梅花的清冷与美丽。
  • 羌管:一种乐器,通常在高亢的夜晚演奏,带有乡土气息。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典故解析:

此诗的意象和情感中蕴含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描写香梅的开花来传达他内心的情感冲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擅长音乐与词作。他的词风清丽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周邦彦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丑奴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开头提到“香梅开后”,便勾勒出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同时也引出了一种期待和希望。接着“绣户先知”、“雾湿罗衣”,这些细节描绘了梅花的清冷与芬芳,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再到“高歌羌管吹遥夜”,音乐的元素让人联想到孤独与思念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爱与别离。诗的最后一句“已恨来迟。不见娉婷带雪时”则是情感的高潮,恨自己未能及时把握住那些美好,这种遗憾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哀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香梅开后风传信:梅花开放,春风送来消息,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 绣户先知:窗户象征着内心的期盼,仿佛早已知晓梅花的消息。
    • 雾湿罗衣:描绘了环境的湿润,增加了诗的清新感。
    • 冷艳须攀最远枝:花朵的美丽与冷艳,需要攀附到远处的枝丫,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高歌羌管吹遥夜:音乐在夜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看即分披:似乎已经分开,暗示着爱情的无奈。
    • 已恨来迟:感慨自己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 不见娉婷带雪时:怀念那曾经美好的时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梅”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将“绣户”赋予了感知能力,增添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具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惋惜,情感细腻且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 香梅: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美好与希望。
  • 绣户:象征内心的期待与知晓。
  • 羌管: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音乐的感染力。
  • 娉婷:象征优雅与美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梅”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高洁与坚韧
    • C. 暴风雨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惋惜
    • C. 愤怒
  3. “羌管”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与思念
    • B. 快乐与欢庆
    • C. 战争与冲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词作均以细腻的感情见长,但周的词更显沉郁,李则多了几分柔美。两者都在描写美好事物时,融入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