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时间: 2025-01-19 15:55:19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白话文翻译:

争着将垂落的桐花挽到两鬓上,小妆轻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池水里。轻轻出帘,踩着袜子去追逐蜜蜂。跳舞时金镯在手腕上显得沉重,琵琶拨弦之时却感到四弦的悲伤。夜深寒冷,谁愿意为我剪裁春天的衣裳呢?


注释:

  • 争挽桐花:争着将桐花挽到头发旁,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小妆:轻微的妆容,表示女子的娇媚。
  • 弄影:玩弄影子,暗示女子的轻快和俏皮。
  • 踏袜:轻轻踩着袜子,表现出轻盈的步伐。
  • 趁蜂儿:追逐蜜蜂,表现一种活泼的情趣。
  • 跳脱添金双腕重:跳舞时金手镯显得沉重,暗示心情的矛盾。
  • 琵琶拨尽四弦悲:弹琵琶时感到悲伤,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 夜寒谁肯剪春衣:在寒冷的夜晚,谁愿意为我缝制春衣,表达孤独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逸,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婉约派词风,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词常常融入个人生活与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是周邦彦在流亡生涯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透出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活泼。词中“争挽桐花”一句,既表现了女子对花的喜爱,也隐含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接下来的“小妆弄影”则体现了她的灵动与优雅,仿佛花影荡漾在清池之中,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随着情节的发展,词人通过“出帘踏袜趁蜂儿”,描绘了女子在春天里追逐蜜蜂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春的活力与欢快。然而,转折出现在“跳脱添金双腕重”,金镯的沉重象征着现实的束缚与内心的矛盾,似乎在提醒她青春的流逝与世俗的压力。

最后一句“夜寒谁肯剪春衣”,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深切的孤独和对温暖情感的渴望。周邦彦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与情感的深刻剖析,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既有自然美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争挽桐花两鬓垂:表现女子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视,桐花象征着青春。
  2. 小妆弄影照清池:轻妆衬托出她的清丽,影子映在水中,生动而灵动。
  3. 出帘踏袜趁蜂儿:描绘春日的轻快,表现女子的活泼与调皮。
  4. 跳脱添金双腕重:内心的矛盾,金镯的分量象征着责任与束缚。
  5. 琵琶拨尽四弦悲:琵琶声带来的悲伤,表现对往事的怀念与惆怅。
  6. 夜寒谁肯剪春衣:孤独与无助的表现,渴望温暖情感的呼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出帘踏袜”与“趁蜂儿”,形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桐花与青春的比喻,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渴望,揭示了美好与孤独并存的情感状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着花季与爱的希望。
  • 清池:象征纯洁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安宁。
  • 金腕:象征财富与美好,但也代表沉重的负担。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带来悲伤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争挽桐花”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追求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金钱的渴望
  2. “夜寒谁肯剪春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无助
    • B. 快乐与幸福
    •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1. A. 对美的追求
  2. A. 孤独与无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世界,但周邦彦更倾向于描写青春的活力,而李清照则突出对爱情的细腻与深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