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里后咏怀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1:2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里后咏怀 其二》
作者: 边中宝
倦鸟归旧林,飞翔适性天。
零星几老友,策杖相往还。
言笑无厌时,文酒追古欢。
有时乘兴出,随意探林泉。
或阿陵城下,或吾丘台边。
徙倚以徜徉,心远况地偏。
偶然逢野叟,席地话园田。
神貌两俱古,真趣谁怀传。
自反出与处,幸无罹尤愆。
泊然何所营,长此乐余年。
白话文翻译:
倦鸟回到旧林中,翱翔自在的天空。
零星聚集几位老朋友,拄着杖互相来往。
言语嬉笑没完没了,文酒相伴追忆古时的欢愉。
有时兴致勃勃出游,随意探访林间泉水。
或在阿陵城下,或在我的丘台边。
徘徊倚靠,悠闲自得,心境开阔,何必在意地势偏僻。
偶然遇见一位乡间老人,席地而坐,畅谈田园生活。
两人神态都显得古老,真正的趣味又有谁能传承?
自我反省所处之地,幸好没有遭遇责难和过错。
无所事事又该做些什么,长此快乐度过余生。
注释:
- 倦鸟: 指疲惫的鸟,象征归来的心情。
- 策杖: 拄杖,指年长者的出行方式。
- 言笑无厌: 形容说话和欢笑都不觉得厌倦。
- 古欢: 追忆往日的快乐。
典故解析:
- 阿陵城: 可能指某个地方名,具体历史背景需要查证。
- 丘台: 指山丘或台地,通常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中宝,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其诗作展现闲适的田园生活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归乡之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珍视与对友人相聚的愉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归里后咏怀 其二》是一首流露出淡淡乡情的诗作,诗人以“倦鸟归旧林”开篇,描绘归乡后的惬意生活。诗中多次提到与老朋友的欢聚,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态度。在追忆古时的欢愉时,诗人似乎在回味生命中的点滴美好。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既有自然的宁静,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更深层次的意象在于“心远况地偏”,诗人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无论身处何地,心灵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与乡间老人的偶遇,成为诗人思考人生的契机,促使其反省自我,并感慨“幸无罹尤愆”,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最后一句“长此乐余年”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展现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鸟归旧林: 比喻归乡的心情,象征对故土的眷恋。
- 飞翔适性天: 描绘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零星几老友: 朋友虽少,却情谊深厚。
- 策杖相往还: 年长者的相聚,显得温暖而亲切。
- 言笑无厌时: 朋友间的欢声笑语,传递出无尽的欢乐。
- 文酒追古欢: 以文人雅士的方式追忆往事,增添生活情趣。
- 有时乘兴出: 表现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 随意探林泉: 探索自然的乐趣。
- 或阿陵城下,或吾丘台边: 描绘了不同的游玩场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徙倚以徜徉,心远况地偏: 心灵的自由使得地理位置不再重要。
- 偶然逢野叟: 与乡间老人闲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席地话园田: 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神貌两俱古: 两人都显得古朴,表明岁月的流转。
- 真趣谁怀传: 生活的真实趣味,难以传承。
- 自反出与处: 自我反省,思考人生。
- 幸无罹尤愆: 感慨未遭受责难,内心释然。
- 泊然何所营: 反思生活的意义。
- 长此乐余年: 对未来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倦鸟”比喻归乡心情。
- 拟人: “言笑无厌”赋予言笑以生动的特征。
- 对仗: 如“策杖相往还”与“言笑无厌时”,形成和谐的音韵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心灵的自由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着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倦鸟: 归属感与自由。
- 林泉: 自然的安宁与美好。
- 老友: 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 田园: 生活的简单和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倦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归属感
c) 疲惫
答案: b) 归属感 -
“心远况地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自由
c) 忧伤
答案: b) 自由 -
诗中提到的“野叟”代表什么?
a) 乡村的老人
b) 文人
c) 游子
答案: a) 乡村的老人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终南别业》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边中宝《归里后咏怀》: 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描绘,而边中宝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