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九日龙山登高》
时间: 2025-01-19 14:5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九日龙山登高
惠沛 〔清代〕
戏马台荒莫问津,
且移双屐上嶙峋。
非无白社能留客,
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
夕阳衰草吊春申。
登临底事伤怀抱,
倚醉还欹漉酒巾。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戏马台上,不必再去探问,
不如换上双屐,攀登那崎岖的山崖。
并不是没有白社可以留客,
只怕那黄花会让人解开心事、发笑。
远处的水面上,孤帆正向范蠡期盼,
夕阳下的衰草,寄托着对春申的哀吊。
登高的缘由究竟何在,令人伤怀,
醉意中却又无力地倚靠着,酒巾随意地垂落。
注释:
- 戏马台:古代用于赛马的台地,此处指代荒凉、无人问津的地方。
- 双屐:一种木屐,表示要行走的准备。
- 白社:指文人雅集之所,意指聚会、游玩之地。
- 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着秋天,也寓意着长久的友谊和难忘的情谊。
-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因其贤明而被后人所景仰。
- 春申:指春申君,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代表着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惠沛,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望远,回顾过往,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秋日的萧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提到的“戏马台”,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荒凉无聊,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接着提到“移双屐上嶙峋”,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尽管环境艰难,但诗人仍愿意前行。
中间几句提及“白社”和“黄花”,暗示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黄花不仅是对秋天的象征,也暗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远水孤帆期范蠡”,则通过历史典故,传达了对往昔英雄的追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最后两句“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孤独与伤感,醉酒之中,倍感无奈和忧伤。整首诗通过登高的活动,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戏马台荒莫问津:指代荒凉的地方,不再有人光顾,暗示孤独的境地。
- 且移双屐上嶙峋:表示诗人决定踏上崎岖的山路,迎接未来的挑战。
- 非无白社能留客:并不是没有可以聚会的地方,暗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 只恐黄花解笑人:担心菊花的盛开会让人感伤,唤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远水孤帆期范蠡:借范蠡的孤帆,表达对逝去岁月与理想的追忆。
- 夕阳衰草吊春申:夕阳下的衰草寄托着对春天的追忆与哀悼。
- 登临底事伤怀抱:反思登高的意义,感到心中的伤感与孤独。
- 倚醉还欹漉酒巾:醉酒之中,心情依旧沉重,酒巾随意垂落,象征心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与人生的短暂相联系,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如范蠡,增强诗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描绘了孤独的心境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戏马台:象征人际关系的冷淡与生活的荒凉。
- 双屐:代表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 黄花:象征秋天与友情的美好,同时也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 远水孤帆:代表对理想的追寻与对历史的敬仰。
- 夕阳衰草:表达时间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戏马台”象征什么?
- A. 荒凉的环境
- B. 繁华的场景
- C. 人际关系的密切
-
“黄花”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秋天的喜爱
- B. 对友情的渴望
- C. 对时间的惋惜
-
诗中提及的“范蠡”象征怎样的意义?
- A. 生活的奢华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历史的无情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登高》:杜甫的名作,描绘了登高的感受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惠沛《和九日龙山登高》与杜甫《登高》:两首诗均以登高为主题,表现出孤独与伤感的情怀,但惠沛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汇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魅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