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何常施》

时间: 2025-01-19 19:02:54

圣贤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曲士守一隅,欲以齐万物。

丧非不欲富,言为南宫出。

世无子有子,谁敢救其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贤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曲士守一隅,欲以齐万物。
丧非不欲富,言为南宫出。
世无子有子,谁敢救其失。

白话文翻译:

圣贤之人并非总是施恩,所遇之事只在于伸缩自如。
那些隐士守卫自己的小天地,想要以此来平衡万物。
失去并非不想富有,只是言辞要像南宫一样出众。
世间有子女者也有无子者,谁敢去拯救他们的失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贤: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常施:常常给予或施恩。
  • 伸屈:伸展与收缩,表示对待事物的态度。
  • 曲士:隐士,指那些隐居的人。
  • 齐万物:使万物平衡或达到和谐。
  • 丧:失去,丧失。
  • 南宫:古代著名的贤士,象征高尚的品德。
  • 救其失:拯救他们的失落或困境。

典故解析:
“南宫出”指的是古代贤士的高尚品德,代表了追求真理与光明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之,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重视实际和民生,致力于富国强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重要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圣贤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人世间道德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圣贤何常施》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多重关系。王安石在诗中质疑了圣贤是否常常施恩,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他指出,圣贤所遇之事常常是伸缩自如,说明他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施与或拒绝。接着,诗人提到隐士们守住一方小天地的心态,意在表达一种回避现实的倾向,试图通过单纯的自守来实现与万物的和谐。

在此,王安石又提到“丧非不欲富”,揭示了失去后人们内心的渴望与自卑,暗示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一句“世无子有子,谁敢救其失”,则是对世间各种命运的无情揭露,表明了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冷漠与无能为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又富有哲理,情感上则蕴含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与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贤何常施:在问圣贤之人是否总是施恩。
  2. 所遇有伸屈:指他们所遇到的事物,常常需要灵活应变。
  3. 曲士守一隅:隐士只守着自己的一小块天地。
  4. 欲以齐万物: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平衡万物。
  5. 丧非不欲富:失去并非因为不想富有。
  6. 言为南宫出:言语要像南宫一样出众。
  7. 世无子有子:有子女的人和无子女的人都有。
  8. 谁敢救其失:又有谁能去拯救他们的失落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比喻:隐士被比作守卫一隅,反映了他们对世俗的逃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圣贤的施恩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他人困境的冷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贤:象征高尚的道德与智慧。
  • 隐士:代表对世俗的逃避与内心的追求。
  • 南宫:象征着理想与卓越的追求。
  • :代表着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挫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圣贤何常施》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C. 描绘自然风光
    D. 赞美英雄人物

  2. 诗中提到的“南宫”象征什么?
    A. 贪婪
    B. 高尚的品德
    C. 忍耐
    D. 逃避现实

  3. 诗中“谁敢救其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他人命运的关心
    B. 对无能为力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人生的无常与豪放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在对待隐士生活的态度上有所不同,王安石更注重现实与社会的反思,而陶渊明则追求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两位诗人在表达对理想生活的不同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王安石诗文选》
  2. 《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