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首山夜马上作
作者: 韩维 〔宋代〕
苍岩出几曲,此与大道会。
回看灯火处,已在林萝外。
凉风生雨气,清月动山霭。
渐近平桥路,淙淙闻石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首山夜骑时的景象。苍峦起伏,几条曲折的山路与大路相交。回头看,那灯火的地方已经在树木的边缘。凉风中带着雨的气息,清冷的月光在山间云雾中移动。渐渐地接近平桥的路上,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岩:指青色的岩石,形容山的颜色。
- 几曲:几条曲折的路。
- 大道:指主要的道路。
- 林萝:树林与藤萝,形容环境幽静。
- 凉风:清凉的风。
- 雨气:带有雨的气息。
- 清月:明亮的月光。
- 山霭:山间的雾气。
- 平桥路:指通往平桥的道路。
- 淙淙:形容水流声。
- 石濑:石头间的溪流。
典故解析: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凉风生雨气”可引申为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与感悟,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仲弓,号君山,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夜晚骑马游览首山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共鸣。
诗歌鉴赏:
《游首山夜马上作》是一首描绘山水夜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首山的宁静与美丽。首句“苍岩出几曲”以苍翠的山岩引入,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着“此与大道会”,暗示着自然与人造道路的交汇,暗含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回看灯火处,已在林萝外”,此句写得极为细腻,灯火在树林之外,彰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场景,仿佛可以看见那灯光在夜色中闪烁,传递出温暖与安宁。接下来的“凉风生雨气,清月动山霭”,则描绘了夜间的凉风带着雨气的清新感,以及清冷明月在山间云雾中轻轻移动的动感,诗人将自然的气息与意境结合得恰到好处,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幽静。
最后两句“渐近平桥路,淙淙闻石濑”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清晰的水声与逐渐接近的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与心灵的宁静。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高远的山川,又有细腻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岩出几曲:描绘出青色的岩石与曲折的路径,展现自然的壮丽。
- 此与大道会:自然与人造道路相交,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回看灯火处:回望灯光,营造出温馨的夜晚氛围。
- 已在林萝外:灯火在树林外,突出环境的幽静。
- 凉风生雨气:凉风中透出雨的气息,给人清新的感觉。
- 清月动山霭:明月在山间云雾中轻轻移动,展现夜空的美丽。
- 渐近平桥路:渐渐接近通往平桥的道路,带有归属感。
- 淙淙闻石濑:听到溪水的潺潺声,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清月动山霭”来比喻月光的灵动。
- 对仗:如“凉风生雨气,清月动山霭”,形成对称美。
- 意象:如“灯火”、“凉风”、“清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首山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岩: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厚重。
- 灯火:代表人类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 凉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 清月:象征纯洁与宁静。
- 石濑: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岩”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山岩
- B. 白色的石头
- C. 红色的岩石
答案:A
-
“回看灯火处”中的灯火位于什么地方?
- A. 在山顶
- B. 在林萝外
- C. 在水边
答案:B
-
诗中描述的月光有哪些特点?
- A. 明亮而温暖
- B. 清冷而动人
- C. 阴暗而神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夜景,但更加侧重于静谧的生活情景。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饮酒与月光的结合,表达孤独与豪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