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
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
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忠诚地向君主谏言。讨论储君的问题时,他写了十九篇疏章,论述音乐礼仪的内容也有数千字。勇敢地离开高官的地位,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心中满是遗憾。
注释:
- 正学:指正式的学问或学术。
- 跻经席:跻身于经书的讲解或讨论之中。
- 孤忠:形容独自保持忠诚。
- 入谏垣:进入朝廷,进行谏言。
- 储:指储君或王位继承人。
- 疏:指上奏书或建议。
- 议乐:讨论音乐和礼仪。
- 高门:高官显贵的居所。
- 下泽辕:指归于普通百姓的生活。
- 华颠:华丽的才能,但未能施展。
- 丘樊:指广袤的田野或场所,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
典故解析:
范蜀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因其直言不讳、勇于谏言而受到后人的尊敬。诗中提到的“储”的问题,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忧虑。文人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忠诚和正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风格清新而深沉,常常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来增强作品的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范蜀公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其生前事迹的追忆与钦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的尊重及对政治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悲悼情感的挽诗。诗人通过对范蜀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开篇即提到“正学跻经席”,显示出范蜀公在学术上的造诣,接着“孤忠入谏垣”一句,表现出他在朝廷中的直言不讳和忠诚的形象。诗中的“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不仅彰显了他的学识深厚,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心。
在表达对范蜀公的怀念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将范蜀公高官显贵的地位与他归于平民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的高尚情操与人生理想。最后一句“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则是对范蜀公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语句凝练,情感饱满,既有对忠臣的崇敬,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学跻经席:表示范蜀公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能够在学术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 孤忠入谏垣:强调他在朝廷中勇于谏言,尽管身处孤立,但始终忠诚于国。
- 论储十九疏:描绘他对国家后继问题的深思熟虑,撰写了十九篇建议。
- 议乐数千言:表明他在音乐礼仪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广泛。
- 勇去高门地:叙述他勇敢地离开显赫的地位。
- 归乘下泽辕:回归到平民的生活,体现出他对名利的淡泊。
- 华颠不及用:感慨他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 遗恨满丘樊: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门地”与“下泽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华颠不及用”,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才华的局限性。
- 排比:通过“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对其忠诚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学:象征着知识与学问的光辉。
- 孤忠:象征着忠诚的坚定与孤独。
- 高门: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 下泽辕:象征着归隐与平民生活。
- 华颠:象征着未能发挥的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孤忠入谏垣”中的“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孤独的忠诚
B. 孤立的忠臣
C. 忍耐的忠诚
D. 失落的忠实 -
诗中提到的“华颠不及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忧国忧民
B. 对美的追求
C. 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挽辞》
- 《杜甫哀悼诗》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自由与追求。
- 杜甫的哀悼诗:注重社会责任与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为深沉,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维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