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戊寅十二月二日过智月禅院时冬燠红梅盛开》
时间: 2025-01-01 14:4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唤渡近衡门,信步南村。
薄绵今日觉微温。
梅染胭脂先破腊,
伴佛黄昏。
冷淡许谁论,菜甲篁孙。
逢僧闲话半无根。
斜日一帘当户卷,
曝取朝暾。
白话文翻译:
在衡门附近叫渡船,随意漫步到南村。
今天的薄绵让我感觉到一丝温暖。
梅花已经染上了胭脂色,先于腊梅开放,
伴着佛寺的黄昏。
对于这种冷淡的情景,谁又能去议论呢?
与僧人闲聊,话题却半真半假。
斜阳透过窗帘照进屋内,
将早晨的阳光晒得更加明亮。
注释:
- 衡门:指衡山的渡口,象征着通往自然与宁静的地方。
- 薄绵:指薄纱般的云彩,形容天气渐暖。
- 梅染胭脂:梅花的颜色如同胭脂,形象生动。
- 伴佛黄昏:指黄昏的宁静与佛教的氛围结合。
- 菜甲篁孙:形容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斜日一帘当户卷:形容阳光透过窗帘照射,画面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梅花、佛寺等元素,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淡泊与宁静相联系,反映了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及田园生活,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赞美。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戊寅年的十二月,正值寒冬,梅花盛开,展现了冬日与春意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冬日景象。开篇以“唤渡近衡门”引出,引发读者的好奇,仿佛进入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接着,作者对今日稍显温暖的感受进行了描绘,表现出冬日中难得的温暖与生机。梅花作为冬季的代表,在此诗中被赋予了生命的象征,染上胭脂色的梅花,首先破腊,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伴随黄昏的佛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后文提及与僧人闲聊,虽是无根的话题,却也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斜阳透过窗帘,照亮了整个空间,寓意着温暖与希望的到来。整首诗在轻松的笔调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唤渡近衡门,信步南村。”:引入场景,唤船渡口,表明一种随意和闲适的态度。
- “薄绵今日觉微温。”:感受到微温的天气,暗示冬日的暖意。
- “梅染胭脂先破腊。”:梅花的颜色鲜艳,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
- “伴佛黄昏。”:佛寺的宁静与黄昏的氛围交织。
- “冷淡许谁论,菜甲篁孙。”:对生活的冷淡态度,表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 “逢僧闲话半无根。”:与僧人闲聊,虽无实质内容,但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斜日一帘当户卷,曝取朝暾。”:斜阳透过窗帘,照耀出温暖的光线,象征着新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梅染胭脂”通过色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梅花的美丽。
- 拟人:通过“唤渡”赋予渡口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冬日里梅花的盛开和温暖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生命力,代表冬日的希望。
- 黄昏: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斜阳:象征温暖与希望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薄绵”指的是什么?
A. 雪
B. 云
C. 雨
D. 风 -
诗中“梅染胭脂”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香味
C. 梅花的数量
D. 梅花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伴佛黄昏”体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喧闹
B. 宁静
C. 忧伤
D. 欢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曹尔堪《浪淘沙》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曹尔堪的作品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王维则体现了孤寂与哲思的深邃。两者在意象的处理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尔堪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