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州马上作
作者: 王安石
身随饥马日中行,
眼入风沙困欲盲。
心气已劳形亦弊,
自怜於世欲何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烈日下骑马行进的艰苦情景。饥饿的马在阳光下缓慢前行,作者的眼睛被风沙刺得几乎看不见前方。内心的疲惫和身体的虚弱让他感到无比困惑,自己在这个世间到底还追求什么呢?
注释:
- 身随饥马:形容骑马行走,马匹饥饿,动作迟缓。
- 日中行:在正午时分,天气炎热,行进艰难。
- 眼入风沙:形容风沙强烈,刺眼,影响视线。
- 困欲盲:困惑到几乎失去视力的状态。
- 心气已劳:内心的疲劳,情绪上也感到疲惫。
- 形亦弊:身体也感到虚弱。
- 自怜於世:对自己在世间的处境感到可怜。
- 欲何营:想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感到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国家改革,倡导文学思想,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在政治改革道路上的艰辛与困惑,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真州马上作》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诗,描绘诗人骑马途中遭遇的艰难情境,既有外在的物理困境,也有内心的压抑和迷茫。诗的开篇“身随饥马日中行”,通过对饥饿和炎热的描绘,迅速引入诗人的主观感受,带出一种困顿的氛围。接下来的“眼入风沙困欲盲”,则进一步加深这种困境,风沙的描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象征着诗人在世间的迷惘和无助。
“心气已劳形亦弊”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身体的虚弱,暗示了他在政治改革中的艰辛与挫折。最后一句“自怜於世欲何营”,更是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邃,展现了王安石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内心的挣扎与反思,也刻画了他作为一位改革者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身随饥马日中行:描绘了在炎热的正午,诗人与饥饿的马一起艰难前行,呈现出一种疲惫的气氛。
- 眼入风沙困欲盲:风沙刺眼,诗人几乎看不清前方,象征着他在生活中的迷失与困惑。
- 心气已劳形亦弊: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疲惫,反映了他内心的压迫感。
- 自怜於世欲何营:发出自我反思的感慨,质疑生活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外界的风沙比作困扰内心的迷惘,构建了形象的对比。
- 对仗:如“心气已劳”与“形亦弊”,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和面临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饥马:象征着困境和疲惫,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 风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代表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困扰与压迫。
- 日中:象征着人生的高峰与困境,正午的烈日暗喻着生活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真州马上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迷茫与困惑
C. 喜悦 -
诗中“眼入风沙困欲盲”指的是: A. 眼睛被沙子刺痛
B. 眼睛失去视力
C. 眼前看不清楚 -
诗的最后一句“欲何营”意指: A. 想要追求的东西
B. 生活的意义
C.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的《真州马上作》表现了现实的困境与内心的迷茫;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豪情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