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山》
时间: 2025-01-01 11:2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白话文翻译:
在白纻山的顶端,江湖如带环绕。
浮云在晴空中卷动,可以看到九州之外。
在肩舆上仰望寒空,与老友共饮畅谈。
峰峦展开如锦绣,草木间传来乐声。
登高望远,深知天地之大。
留下欢聚的时光,起身看飞鸟的背影。
年老时苦于束缚,往事令人叹息残毁。
歌舞已不可求,桓公的空中舞蹈依然在。
注释:
- 白纻:指山的名字,白色的纻(细麻布),寓意山的清幽。
- 江湖所萦带:江河湖泊环绕,形成美丽的景色。
- 肩舆:古代用人扛的轿子。
- 故人:老朋友。
- 飞鸟背:指飞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
- 桓公:春秋时期的桓公,常用来指代空灵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其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深刻的思想见长,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感慨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白纻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白纻山的壮丽景色和自我内心的感受。开篇以“白纻众山顶”引入,便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境界,山顶的清幽使人产生宁静的思考。而“江湖所萦带”一句,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融,山水之间的美景环绕着,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浮云卷晴明”,描绘了空灵的自然现象,诗人似乎在此刻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与老友的相聚则是诗中最为温馨的部分,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出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伤感与无奈。最后以“歌舞不可求,桓公空在”作结,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纻众山顶:在白纻山的顶端,境界开阔。
- 江湖所萦带:环绕着的江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浮云卷晴明:浮云轻轻移动,晴空明朗。
- 可见九州外:视野开阔,可以远眺九州。
- 肩舆上寒空:在肩舆上仰望寒冷的天空。
- 置酒故人会:与老朋友举杯畅饮,分享情谊。
- 峰峦张锦绣:山峰如同锦绣般展开,景色美丽。
- 草木吹竽籁:草木间传来悠扬的乐声。
- 登临信地险:登高望远,感受到地势的险峻。
- 俯仰知天大:仰望星空,感叹天地之广。
- 留欢薄日晚:在薄暮时分留下欢聚的时光。
- 起视飞鸟背:起身观看飞鸟的背影。
- 残年苦局束:年老时感到生活的束缚。
- 往事嗟摧坏: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 歌舞不可求:理想的歌舞已无法追求。
- 桓公空在:只剩下桓公的空中舞蹈,意味着理想的破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峰峦张锦绣”,将山峰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草木吹竽籁”,赋予草木以乐器的声响,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白纻山:象征着高洁与清幽的境界。
- 江湖: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自由。
- 浮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酒:象征着友情与欢聚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纻山”象征着什么?
- A. 高洁与清幽
- B. 喧嚣与繁华
- C. 贫穷与落魄
- D. 传统与古老
-
“歌舞不可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歌舞的热爱
- B. 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 C. 对现实的追求
- D.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白纻山》与杜甫的《望岳》同样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王安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