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
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
稍知田父稳,灯火闭柴荆。
白话文翻译:
在马车上轻轻拉紧缰绳,仿佛听到了鸡鸣的声音。春风中我在梦中骑马,月光下在沙路上行走。远处的笳声和鼓声引起了我的思绪,衣服在寒冷中开始变得轻薄。渐渐地,我知道田间的父亲安稳了,灯火中关上了柴门和荆棘。
注释:
- 促辔:拉紧缰绳,形容急于停下马车或马。
- 数残更:指夜晚的更次,经过了几次更替。
- 鸡一鸣:鸡鸣,通常与清晨的到来相关。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马:象征旅行或远行。
- 沙路:用沙子铺成的道路,常见于乡村。
- 笳鼓:古乐器,象征着兵器或战争。
- 寒始轻:指衣物开始轻薄,意味着春天的来临。
- 田父:指农民,田间的父亲。
- 灯火闭柴荆:关上柴门和荆棘,象征着家的安宁与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鸡鸣”常常象征黎明,预示着新的开始;而“笳鼓”则可能与古代战争和边塞景象相关,表现出远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政治改革而著称,提出“新法”,致力于解决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他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心中常感怀乡思。在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活、家乡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发馆陶》是一首富有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以及内心的思绪。开篇“促辔数残更”,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仿佛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回归内心的思考。接下来的“似闻鸡一鸣”,则是对清晨的渴望,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暗示着希望和生机。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诗人用春风和梦境来渲染环境的温暖与柔和,沙路和月光则增添了一种宁静和遥远的意境。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孤独交织的情感。在“笳鼓远多思”的句子中,笳鼓的声音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几句“稍知田父稳,灯火闭柴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表现出诗人对田间父亲安稳生活的理解与关怀。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促辔数残更:诗人急于停下马车,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似闻鸡一鸣:仿佛听到了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 春风马上梦:春风中,骑马做梦,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温暖的感受。
- 沙路月中行:在月光下走在沙路上,增添了孤独与宁静的意境。
- 笳鼓远多思:远处的笳声和鼓声引起思念,表现出对远方的眷恋。
- 衣裘寒始轻:衣物在寒冷中变轻,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稍知田父稳:渐渐意识到田间的父亲生活安稳,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
- 灯火闭柴荆:关上柴门,象征家庭的安宁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马上的梦,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拟人:鸡鸣仿佛在提醒时间的流逝,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故的关怀,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深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到来和新生。
- 沙路:代表着乡村的宁静与恬淡。
- 笳鼓:暗示战争、思乡之情。
- 灯火:象征家庭的温馨和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鸡一鸣”象征什么?
A. 黄昏
B. 清晨
C. 夜晚
D. 白昼 -
填空题:诗人通过“促辔数残更”,表达了对_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笳鼓远多思”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B. 清晨
- 时间流逝
- 错 (诗中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与《发馆陶》: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但《春晓》更侧重于晨曦的宁静与安详,而《发馆陶》则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