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
——王安石
东城酒散夕阳迟,
南陌秋千寂寞垂。
人与长瓶卧芳草,
风将急管度青枝。
白话文翻译:
在东城的酒宴散去,夕阳也显得迟缓,
南边的陌路上,秋千静静垂落,显得孤寂无比。
人们与酒瓶一同躺在芳草上,
微风吹动着急管,穿过青翠的枝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城:指东边的城镇,象征着热闹与繁华。
- 酒散:酒席结束,朋友散去,表现出一种落寞。
- 夕阳迟:夕阳西下,时间似乎过得很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南陌:南边的小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秋千:通常用于儿童玩耍,这里表现出一种无趣与孤独。
- 长瓶:指酒瓶,象征着饮酒。
- 卧芳草:躺在芳草上,表现出一种悠闲与惬意,但伴随孤独。
- 急管:一种乐器,象征着欢快的音乐。
- 青枝:绿树的枝叶,代表生机与自然。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酒散”与“秋千”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提倡变法,推动社会改革,文学上以诗、文、散文闻名,风格清新、平易,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清明节既是扫墓的节日,也是春游的时节,王安石在此时期可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人情的冷淡,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日欢乐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清明》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首句“东城酒散夕阳迟”,将读者带入一个酒宴结束、朋友各散的场景,夕阳的迟缓仿佛在延续着这种落寞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南陌秋千寂寞垂”,秋千的静止让人感觉到一种孤独与无趣,暗示着欢乐的时光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是空荡荡的回忆。
第三句“人与长瓶卧芳草”,在宁静的自然中,人与酒瓶相依偎,似乎在享受这份孤独的安宁,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无奈和寂寞。最后一句“风将急管度青枝”,微风拂过,急管的乐声在青翠的枝头回荡,给人一种生机与活力的感觉,却又与前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矛盾与复杂。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欢乐的怀念以及对春日景象的感慨,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城酒散夕阳迟:描绘出酒宴后的落寞场景,夕阳的缓慢下沉增强了这种情感。
- 南陌秋千寂寞垂:秋千的静止传达出一种孤寂,象征着过去热闹的气氛不再。
- 人与长瓶卧芳草:人与酒瓶同处于这片芳草之中,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但又暗藏孤独。
- 风将急管度青枝:乐声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继续与流动,然而与前面的孤独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酒散”与“秋千”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秋千寂寞垂”,使秋千似乎也有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象征:长瓶象征着饮酒,与孤独感相结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在春日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过往欢乐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的无奈,展现了清明节的独特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欢聚与欢乐,也暗示着孤独。
- 秋千:代表着童年与欢乐,但在此却显得孤寂。
- 芳草: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亦可象征着诗人的闲适与孤独。
- 青枝: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城酒散夕阳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落寞 C. 激动
-
“南陌秋千寂寞垂”中的“秋千”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友谊
-
诗人在诗中与谁或什么同处? A. 朋友 B. 长瓶 C. 亲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清明》和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安石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两者在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心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