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39:22

书自江边使,乡邻病饿稠。

何言万里客,更作百身忧。

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

西南双病眼,落日倚扁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二首 其二
书自江边使,乡邻病饿稠。
何言万里客,更作百身忧。
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
西南双病眼,落日倚扁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写信给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邻里的担忧与关心。信中提到乡邻们因病和饥饿而苦楚,作者感到无能为力。尽管身在万里之外,身为游子,却更添忧虑之情。面对家乡的困境,谁能来关心救助呢?而自己身在他乡,内心感到羞愧。最后,夕阳西下,落在摇摇欲坠的小舟上,更增添了孤独的感受。

注释:

  • 自江边使:意思是从江边发出的信件,暗示作者与家乡的联系。
  • 病饿稠:形容乡邻因病和饥饿而聚集在一起,情景悲惨。
  • 万里客:指身处远方的游子,心系家乡。
  • 补败今谁恤:指如今的困境无人来救助,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 趋生我自羞:意为自己在外生存,却对家乡的苦难感到羞愧。
  • 西南双病眼:形容作者的眼睛因忧虑而疲惫,双眼如同病态。
  • 落日倚扁舟:描绘夕阳西下时的舟景,增添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变法”闻名,提倡以德治国,作品涵盖诗、文、词等,风格独特,擅长写景抒怀。
  • 创作背景:王安石在任职期间,因改革遭遇阻力,心中感慨颇多。此诗写于他在外地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心,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诗歌鉴赏:

《江上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忧虑与思乡之情的诗作。开篇以“书自江边使”引入,作者在江边写信,情感真实而细腻,展现了他对乡邻疾苦的深切关怀。在“乡邻病饿稠”中,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困境,令人感受到那种沉重的苦楚。接着“何言万里客,更作百身忧”,将自我与他乡的距离感与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家乡的无法援助的无奈与愧疚。

“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更是直抒胸臆,诗人虽身居异地,但内心对家乡的担忧如影随形,深刻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游子的责任感与悲痛。最后一句“西南双病眼,落日倚扁舟”用景抒情,夕阳的孤寂与舟上的寂寞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碎的氛围,仿佛作者的眼睛也因忧愁而显得疲惫不堪。

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深刻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乡土情怀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书自江边使:在江边写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乡邻病饿稠:描写家乡邻里的病痛与饥饿,情景悲惨。
    3. 何言万里客:身为远游者,心中忧虑难以言表。
    4. 更作百身忧:对家乡的忧虑愈加沉重。
    5. 补败今谁恤:如今的苦难无人来关心,内心无奈。
    6. 趋生我自羞:自己在外生存,但对家乡的困境感到羞愧。
    7. 西南双病眼:眼睛因忧虑而疲惫,形象生动。
    8. 落日倚扁舟:夕阳西下,孤舟漂泊,增添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病饿稠”与“补败今谁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借用“落日”表现孤独与哀伤,深化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关怀与游子的孤独感,展现了王安石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江边:象征着思乡与孤独的空间。
  • 病饿:反映民生困境,象征着社会的不公。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添了诗的悲伤气氛。
  • 扁舟:象征着孤独与漂泊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乡邻病饿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关心
    • C. 忘记
    • D. 生气
  2. “补败今谁恤”中“补败”指的是什么?

    • A. 整理书信
    • B. 救助家乡
    • C. 修复破损
    • D. 解决个人问题
  3. “西南双病眼”中的“双病眼”意指?

    • A. 眼睛的颜色
    • B. 眼睛因忧虑而疲惫
    • C. 眼睛受伤
    • D. 眼睛明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虽然二者的情感基调不同,王安石更多的是个人的无奈与责任感,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然而,两者都展现了强烈的社会关怀,令人深思。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