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都门送京少之楚》
时间: 2025-01-19 21:2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居不易。蔽裘典尽,还理旧征袍。
念万重烟树,一鞭萧瑟,此去路方遥。
高歌且尽将离酒,莫漫牢骚。
看茫茫古今失路,多半是吾曹。
飘摇。浮云蔽日,急雪迎风,正长途潦倒。
问年来滔滔江汉,几许波涛。
挥毫题遍,芳洲草好,将他屈宋魂招。
休更道,置身宜在云霄。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生活并不容易,身上的皮衣已典当完毕,打理旧时的征袍。
想到那万重的烟树,骑马的声音萧瑟,这条路很遥远。
高歌一曲,尽情喝离别酒,不要再发牢骚。
看看这茫茫古今的失路,往往都是我们这些人的遭遇。
漂泊不定,浮云遮住了阳光,急雪迎面而来,正是长途潦倒之时。
问问这几年来滔滔的江汉,经历了多少波涛。
挥毫写下,芳洲的草好,把屈原的魂召唤。
不要再说了,身处何地都应该在云霄之上。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此处代表繁华和困境。
- 蔽裘:意为覆盖身上的皮衣,指生活的困苦。
- 烟树:浓密的树木,象征着远方的故乡。
- 一鞭萧瑟:骑马的声音显得凄凉,表达了离别的心情。
- 牢骚:发泄不满的情绪。
- 屈宋魂:指屈原的精神,代表着忠诚和高尚。
- 云霄:高空,象征着理想和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方庆,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他的诗多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与个人的情感经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被贬或离开长安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渡江云 都门送京少之楚》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诗中以长安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未来路途的迷茫。开头两句“长安居不易,蔽裘典尽”,即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困顿与无奈。接下来,诗人通过“念万重烟树,一鞭萧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时的孤独感。
高歌离酒的提及,既是对离别的送行,也象征着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渴望。诗人清晰地认识到,古今失路的原因在于对生活的消极情绪,而对这些情绪的释放则通过高歌和饮酒得以实现。全诗结尾提到“置身宜在云霄”,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仍然怀抱理想与追求的坚定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安居不易:长安作为繁华之地,但生活却不容易。
- 蔽裘典尽:身上的皮衣已典当,暗示经济困窘。
- 念万重烟树:思念故乡的浓密树木,象征着亲情与归属。
- 一鞭萧瑟:骑马声中透出凄凉,传达了离别的心情。
- 高歌且尽将离酒:劝自己高歌畅饮,尽情享受离别时光。
- 莫漫牢骚:不要再发牢骚,积极面对生活。
- 看茫茫古今失路:历代困境,诗人感到共鸣。
- 多半是吾曹:困境是同类人的共同遭遇。
- 飘摇: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漂泊感。
- 浮云蔽日,急雪迎风: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困境与无奈。
- 滔滔江汉:江河的波涛象征着人生的波折。
- 挥毫题遍,芳洲草好:书写诗篇,描绘美好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将他屈宋魂招:召唤屈原精神,寄托对理想的追求。
- 休更道,置身宜在云霄:不要再说了,应该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例如“飘摇”与“浮云蔽日”形成对比,生动描绘了诗人的心境。诗中也运用了排比,通过多重景象的描写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同时渗透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怀念。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依然希望能够高飞遨游,追求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繁华与困境的象征。
- 烟树:故乡的代表,情感寄托。
- 浮云:象征生活的不定与孤独。
- 江汉:历史与时代的波澜,生命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贫困
C. 乡愁
D. 战争 -
“高歌且尽将离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解脱
D. 忧愁 -
诗中提到的“屈宋魂”是指谁的精神?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黄鹤楼》:崔颢的作品,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与无奈。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储方庆的《渡江云》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的生活态度与对饮酒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基础》
- 《唐诗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