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亭五首,并叙 其四》
时间: 2025-01-04 10:4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岐亭五首,并叙 其四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酒的感慨和对饮酒生活的无奈。诗中提到酸酒像韭菜汤,甜酒如蜜汁,三年来在黄州城中,只是喝酒,酒水渐渐湿透了衣服。即使想要选择更好的酒,一醉又岂是容易得的呢?几次想要压制茅草,禁捕的网子日夜都在急迫。西邻的人饮酒,醉得连猪和鸭子都倒下了。你的家虽大,但破屋没有遮蔽之物。如何能得到这样的酒,冷淡的面孔嫉妒你红润的脸庞。一定是好事人,准备了千石酒给李白。为了你我三天醉,头发蓬乱连帽子也顾不上了。夜深了想要越过院墙,躺着想念春天的酒瓮而泣。你的奴仆也笑我,鬓发和牙齿都已稀疏。三年又已过去,年年都遭遇讨厌的客人。人生几件鞋子,何必厌倦频繁的聚会。
注释:
- 韭汤:指的是用韭菜煮成的汤,形容酒的酸味。
- 蜜汁:形容酒的甜味,类似于蜜糖的味道。
- 黄州城:指的是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生活的背景。
- 茅柴:指的是用来生火的茅草,暗指生活的艰辛。
- 禁网:指捕鱼的网子,象征着生活的压迫。
- 冷面:形容态度冷淡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且兼具风趣与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生活困顿。他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苦涩,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酒的依赖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酒的形象化描绘,展示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中以“酸酒”和“甜酒”开篇,直接引入主题,体现出他对酒的不同感受。接着,作者以“饮酒但饮湿”来传达自己在困境中借酒浇愁的无奈,显示出对当时生活的苦涩体验。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不仅展现了邻里的热闹景象,还隐含了对自己醉酒后失态的自嘲。苏轼的幽默和自嘲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承认自己身处困境,却又不忘在酒中寻求片刻的欢愉。
后面几句中,“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揭示了他对朋友家境的调侃,同时也反映出自身的无奈与孤独。他的对比手法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不满与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诗句“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更是点明了生活的哲理,尽管生活艰辛,但朋友的聚会却是难得的快乐,提醒人们要珍惜这份友情与欢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开篇即通过比喻将酒的味道形象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表达了在黄州长时间饮酒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生活对比,表明了对现实的无奈。
-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强调了醉酒的不易,反映出诗人的苦涩与追求。
-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暗示生活的艰辛与迫切的状态,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酸酒如韭汤”,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酒的味道。
- 对仗:如“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在困境中对饮酒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他面对艰难生活时的幽默和哲理。
意象分析:
- 酒:象征着生活的苦涩与欢愉,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茅柴:象征着贫困与艰辛,反映出生活的困境。
- 春瓮: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酸酒”比喻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友情的珍贵
C. 自然的美好
D. 情感的迷茫 -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这句中对什么进行了对比? A. 友谊与爱情
B. 富裕与贫穷
C. 生活的理想与现实
D. 酒的种类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饮中八首》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风格对比:苏轼的作品更多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的表现。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苏轼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