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石》

时间: 2025-01-17 10:42:27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白话文翻译:

一笔一划匆忙而写,墨迹未干就已被沾污,
没有能够暖和身体的孔席。
如何能知道在渭水边的老者,
跪在石头上留下了双膝的印迹。
一旦沾染上世俗的繁杂,
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便接踵而至。
我也想安然入睡,
却遭旅人讥讽为无所事事的懒客。

注释:

  • 墨突:指用笔写字时,墨迹迅速地落下,形容写字匆忙。
  • :黑色,指墨迹。
  • 孔席:古代的席子,这里指代没有温暖的席子。
  • 渭上叟:渭水边的老人,象征着经历沧桑的人。
  • 跪石留双骭:在石头上跪着留下了双膝的印痕,形容长时间的劳作或苦痛。
  • 婴世故:沾染上世俗的复杂关系和事情。
  • 旅人:过路的人,代表外界的评价或嘲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在苏轼的生平中,他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和个人的失落,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遭遇困境时写的,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沉思。

诗歌鉴赏:

《磻溪石》是一首反映苏轼内心矛盾与世俗压力的诗作。诗的开篇以“墨突不暇黔”展现了写作的匆忙与无奈,似乎在暗示他身心俱疲的状态。接着“孔席未尝暖”则传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席子未能温暖心灵,显示出他内心的寒冷与困顿。

“安知渭上叟”一句引入了一个典型的老者形象,他在石头上跪着,留下双膝的印记,象征着对生活的坚韧与执着。这位老人饱经风霜,似乎在提醒苏轼要有顽强的精神去面对现实。

后面的两句“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则揭示了苏轼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强调了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不易。而最后,“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则表现了他渴望安宁的心情,然而却又被外界的批评所困扰,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他在世事纷扰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述了写作时的匆忙状态,反映了内心的焦虑。
    • 第二句:体现了无家可归和内心的孤独,孔席不能给予温暖。
    • 第三句:通过渭水边的老人,暗示了长久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理解。
    • 第四句:表达了生活的复杂与艰辛,强调了社会的压力。
    • 第五句: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渴求,但却被外界的评价所打扰。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孔席未尝暖”比喻内心的孤寂。
    • 对仗:如“跪石留双骭”与“旅人讥客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内外的冲突。
  3.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在身世与情感上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创作与思想的表达。
  • 孔席:象征着温暖与家庭的缺失。
  • 渭水:代表自然与历史的沉淀。
  • 石头:象征着坚韧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墨突不暇黔”中的“黔”指的是什么? A. 黑色
    B. 白色
    C. 绿色
    D. 红色

  2. 诗中提到的“渭上叟”象征着什么? A. 年轻人
    B. 经验丰富的老者
    C. 富有的商人
    D. 游手好闲的人

  3.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中,旅人对客人的态度是: A. 同情
    B. 赞美
    C. 讥讽
    D. 支持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磻溪石》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孤独,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放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词全集》
  • 相关研究文章与论文,深入探讨苏轼的诗歌风格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