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千灯作一灯光,
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
借君四大作禅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成千上万的灯火合在一起,形成一束光明,这光明中蕴含着无数的精妙法理,因此我这个东坡的人不敢去珍惜这些光明,反而愿意借助于四大(指四大元素:地、水、火、风)来作为我的禅床。
注释:
- 百千灯:形容灯光的数量极多。
- 恒沙:形容数量极大,源自佛教用语,指无量的沙子,暗指佛法的深奥。
- 妙法王:指佛教的智慧与法理,佛法的至高无上的智慧。
- 东坡:指苏轼的号,表示自谦。
- 四大:在佛教中,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清新洒脱,情感真挚,擅长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僧人佛印的交流中应景而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智慧的钦佩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轼当时的处境以及与佛印的友谊有密切关系。
诗歌鉴赏:
《戏答佛印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表面看来是对佛法的赞美,但更深层次的是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诗中以“百千灯作一灯光”开篇,构建出一种光明的意象,象征着无数智慧的汇聚,反映出佛法的丰富内涵。接着,诗人通过“尽是恒沙妙法王”来表达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似乎在说,真正的智慧是无处不在的,如同沙子般数量庞大。
而“东坡不敢惜”一句,则展现了苏轼的谦逊与自省,他并不因这些光明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反倒是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四大作禅床”),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启迪。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苏轼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也反映了他在艰难处境中追求内心平和的智慧。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千灯作一灯光:形容众多光源汇聚成一束光,暗示智慧的集合。
- 尽是恒沙妙法王:指这光中蕴含着无数的深奥法理,表达对佛法的认同。
- 是故东坡不敢惜:表示苏轼并不因拥有智慧而感到自满,反而谦虚。
- 借君四大作禅床:希望依托自然元素(四大)来达到心灵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智慧,展现其璀璨与珍贵。
- 对仗:诗句的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四大元素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生命的根基,体现了对自然的敬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与谦逊的关系,表达了苏轼对佛法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强调回归自然,以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智慧与希望,照亮黑暗。
- 恒沙:象征无尽的智慧与法理,强调佛教的博大精深。
- 四大:象征自然的根本,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千灯作一灯光”意指: A. 许多灯光合在一起
B. 只有一盏灯
C. 光明消失
D. 黑暗降临 -
“东坡不敢惜”中的“东坡”指的是: A. 一座山
B. 苏轼的号
C. 一个地方
D. 一位朋友 -
四大指的是: A. 天、地、风、水
B. 火、水、土、风
C. 地、水、火、风
D. 天、地、火、风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戏答佛印偈》: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强调智慧与生活的哲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