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
时间: 2025-01-01 13:1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白话文翻译:
小舟再次漂浮在曾经走过的水路上,这样的身世究竟往哪里去呢?离去后还能回来几次?多情的山色与有情的江水,嘲笑我无处归去。夕阳渐渐隐去,催促着黄昏的到来。我在空旷的天空中吟唱谢郎的诗句。试着祷告波神,希望能得到回应。帆船张开,风向转变,事情顺心如意,直到明年的雨季。
注释:
- 小篷:指小船,泛指小舟。
- 身世:指身世、命运。
- 多情山色:山的景色充满情感。
- 夕阳杳杳:夕阳渐渐消失。
- 练净:形容空旷清净。
- 波神:指水的神灵。
- 心遂:心愿得以实现。
- 明年雨:暗指未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伯韶,号景斋,晚号云水居士,出生于江南,擅长词作,尤以情词见长。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词人经历风雨后,心中感慨万千时。诗中描绘了对旅途的惆怅与对未来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是一首表达对人生旅途和情感纠葛的词作。开篇以“小篷又泛曾行路”引入,词人再次行驶在曾经走过的水路上,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在“这身世如何去”一句中,词人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迷惘,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去了还来知几度”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展现了对人生循环的思索。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有情,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属的渴望。夕阳的描写“夕阳杳杳还催暮”则进一步加深了夜幕将降临的忧愁,而“练净空吟谢郎句”则传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惋惜。
最后几句“试祷波神应见许”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尽管命运多舛,仍希望顺风顺水,心愿得以实现,直到明年雨季,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与无奈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篷又泛曾行路”:小舟再次驶入曾走过的水路,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
- “这身世如何去”:感叹自己的命运如何走向,表达无奈。
- “去了还来知几度”:离去后能否再回,表现对生命循环的疑惑。
-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自然景色与情感的共鸣,表现孤独与无处归的心情。
- “夕阳杳杳还催暮”:夕阳渐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练净空吟谢郎句”:在空旷的空间吟唱往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试祷波神应见许”:祈求水神的庇佑,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帆开风转,事谐心遂”:顺风顺水,愿望成真,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直到明年雨”:期盼明年的雨季,充满了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表现人生的无常。
- 拟人:山水被赋予情感,表现作者的孤独感。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形成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篷: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山色、江水: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
- 波神:象征着对命运的祈求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篷”指的是什么?
- A. 大船
- B. 小舟
- C. 渔船
- D. 货船
- 答案:B
-
“多情山色”中“多情”指的是?
- A. 山的颜色
- B. 山的情感
- C. 山的景色
- D. 山的气候
- 答案:B
-
词中提到的“波神”象征什么?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对命运的祈求
- C. 对爱情的向往
- D. 对人生的懊悔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纠葛,展现了女性在风雨中的坚韧与柔情。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更为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之仪研究》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