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途次南京忆营妓张温卿)》
时间: 2025-01-19 17:5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剔银灯(途次南京忆营妓张温卿)
作者:沈邈 〔宋代〕
一夜隋河风劲。霜湿水天如镜。
古柳堤长,寒烟不起,波上月无流影。
那堪频听。疏星外离鸿相应。
须信道情多是病。酒未到愁肠还醒。
数叠兰衾,馀香未减,甚时枕鸳重并。
教伊须更。将盟誓后约言定。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隋河的风劲吹着,霜湿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
古老的柳树长堤上,冷烟不再升起,水面上的月亮没有流动的影子。
这样的夜晚,怎能忍受频频听到的声响?
稀疏的星空与远方的孤雁相应。
应相信这份情感多半是病态,酒还未喝到,愁肠便已清醒。
几叠兰香的被褥,余香依旧没有减退,何时才能与她共枕重叠?
要让她再来,我们已经在誓言中约定了未来。
注释:
- 隋河:古代指隋朝时期的河流,象征着历史和时间的流逝。
- 寒烟:形容寒冷的雾气或烟霭。
- 流影:指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流动的影子。
- 疏星:稀疏的星星,表示夜空的宁静。
- 离鸿:孤雁,象征孤独和思念。
- 兰衾:兰香的被褥,象征温暖和情感。
- 鸳重:指鸳鸯,象征爱情和情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场景。其诗风清新而富有情思,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诗人怀念在南京的营妓张温卿,表现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以隋河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张温卿的深刻思念。开篇通过描绘“霜湿水天如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仿佛水面上那清晰的月影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思。接着诗人以“那堪频听”的感叹,表达了在这种宁静的夜晚,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格外刺耳,突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惆怅。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须信道情多是病”的自我反思,意识到这种思念带来的痛苦,既是对情感的承认,也是对无奈的控诉。虽然酒未饮,但愁肠已醒,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力感。最后,诗人对往日美好的回忆与期盼,让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温暖,尤其是“将盟誓后约言定”的承诺,给予了思念以希望和未来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在爱情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与思考,体现了古诗词独特的美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夜隋河风劲:描绘夜晚的强劲风,暗示环境的清冷。
- 霜湿水天如镜:水面如镜,反映出霜后的宁静与寒意。
- 古柳堤长,寒烟不起:古老的柳树长堤,冷烟消散,营造出清冷的景象。
- 波上月无流影:水面上的月光静止不动,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那堪频听: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叹,内心的不安。
- 疏星外离鸿相应:稀疏的星空与孤雁相映,强调孤独感。
- 须信道情多是病:情感的思考,意识到思念的痛苦。
- 酒未到愁肠还醒:酒未饮,愁绪依旧清醒,表现内心的挣扎。
- 数叠兰衾,馀香未减:温暖的被褥,象征着对往昔情感的留恋。
- 甚时枕鸳重并:对未来与爱人重聚的渴望。
- 教伊须更:希望再相见的愿望。
- 将盟誓后约言定:承诺与期待,寄托了情感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体现出宁静与清晰。
- 拟人:寒烟不起,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疏星外离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过去爱情的回忆与思念,表达了孤独、愁苦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情感的复杂,强调了情感的珍贵与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河:历史象征,代表时间的流逝。
- 寒烟:孤独与冷清的象征。
- 兰衾:温暖的情感,代表对爱人的思念。
- 月:暗示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烟”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气息
- B. 冷清的雾气
- C. 明亮的星光
- D. 热烈的阳光
-
诗人希望与张温卿再次相聚,下面哪一句表达了这一情感?
- A. 酒未到愁肠还醒
- B. 将盟誓后约言定
- C. 波上月无流影
- D. 疏星外离鸿相应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但更多体现了诗人的壮志与豪情。
- 《月夜忆舍弟》:与《剔银灯》相似,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侧重点在于兄弟情谊。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相关书籍
- 《古诗词鉴赏》 - 文章和论文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