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大雨》
时间: 2025-01-09 03:1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夜大雨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西风响树声颾颾,
暮云势作蛟龙逃。
玄冥夜半挽银汉,
翻写到地奔惊涛。
万声传空震且怒,
草木股栗皆悲号。
吾闻闵民望岁者,
辛勤必与丰年遭。
即今麦孕苗欲秀,
得失相去悬秋毫。
沛然一雨决丰歉,
谁谓天鉴徒高高。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动的树木发出响亮的声音,暮色中的云彩如蛟龙般逃窜。夜半时分,天空的银河被拉拽,倾泻而下,仿佛要翻涌出惊涛骇浪。万千声响在空中震动而又愤怒,草木都在颤栗中哀号。我听说那些忧心农民对来年的盼望,辛勤的耕作必定能换来丰收。今年的小麦刚刚发芽,得失之间却如秋毫般微小。骤然来的一场雨决定了丰歉,谁说天意的鉴别只是高高在上呢。
注释
- 颾颾:形容风声或树声,表示响亮的样子。
- 蛟龙:传说中的一种龙,通常用来比喻云雾或风的形象。
- 玄冥:指夜深,通常用来形容黑暗。
- 银汉:指银河,形容夜空中的星河。
- 奔惊涛:形容雨水倾泻而下,形成波涛翻滚的景象。
- 股栗:形容草木因风雨而颤抖,充满恐惧。
- 闵民:指忧虑的百姓,描述农民对丰收的期待。
- 秋毫:指细微的事物,这里比喻得失之间的微小差距。
- 沛然:形容雨水充沛,倾洒而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作品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夏夜大雨》创作于农忙时节,正值小麦生长的关键期,诗人通过描绘夏夜的暴雨,表达对农业丰歉的关切。这首诗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农民对自然灾害和丰收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夏夜大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暴风雨来临时的景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夏雨之中。开头几句通过对西风、树声和云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接下来的“玄冥夜半挽银汉”,更是将夜色与银河结合,展现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
诗中“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栗皆悲号”,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雨中草木的颤栗与哀号,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随着诗情的深入,作者引入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与忧虑,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灾害的不安。最后以“沛然一雨决丰歉”收束,揭示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天意的不屑与反思。
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中,蕴含着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响树声颾颾:西风吹动树木,发出响亮的声音,刻画出风雨将至的气氛。
- 暮云势作蛟龙逃:暮色中的云彩如蛟龙般迅速移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 玄冥夜半挽银汉:在黑暗的夜晚,银河似乎被拉扯,描绘出夜空的壮丽与神秘感。
- 翻写到地奔惊涛:雨水倾泻而下,像翻滚的波涛,增强了风雨来临的紧迫感。
- 万声传空震且怒:无数声音在空中回响,充满愤怒,反映出自然的狂暴。
- 草木股栗皆悲号:草木因风雨而颤抖,仿佛在哀号,展现了自然的哀伤与恐惧。
- 吾闻闵民望岁者:我听说那些忧心的农民对来年的期待,揭示了民众的心声。
- 辛勤必与丰年遭:辛勤的耕作必然会得到丰收,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
- 即今麦孕苗欲秀:现在的小麦正生长得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得失相去悬秋毫:得失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暗示着丰歉的不可预知。
- 沛然一雨决丰歉:一场大雨决定了丰收还是歉收,体现了自然的无情。
- 谁谓天鉴徒高高:谁说天意只是高高在上,质疑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蛟龙,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草木在风雨中颤栗、悲号,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夏夜大雨,表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渺小,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忧虑,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也对天意与命运进行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变化与动荡。
- 蛟龙:代表着自然力量的不可捉摸。
- 银河:象征着时间与宇宙的浩瀚。
- 雨水:代表着生命与希望,也可能带来灾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西风响树声颾颾”中的“颾颾”是什么意思?
- A. 哭泣
- B. 响亮
- C. 轻柔
- D. 平静
-
填空题:诗中提到“吾闻闵民望岁者”,这里的“闵民”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诗中的“草木股栗皆悲号”体现了自然界的欢乐。(对/错)
答案
- B. 响亮
- 农民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作,通过描写春天的细雨,表达了对农田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暴风雨》: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夏夜大雨》 vs 《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现象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但前者更侧重于暴风雨带来的不安与威胁,而后者则强调春雨带来的希望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及其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与流派进行了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