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南岳望重湖,烟霭苍茫认有无。
可是能来访苗俗,只今风化已唐虞。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中曾多次仰望南岳,遥望那重重的湖水,烟雾缭绕,让我难以分辨。可惜的是,若能亲自来访这里的苗族风俗,然而如今的风尚已如唐虞般古老而模糊。
注释
- 南岳:指的是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五岳之一,象征着高峰和伟大。
- 重湖:指的是多重湖泊或浩瀚的湖面。
- 烟霭苍茫:形容浓雾缭绕,朦胧迷离的景象。
- 苗俗:指苗族的风俗习惯。
- 风化:在这里指的是社会风尚或文化习惯的演变。
- 唐虞:古代中国的两个朝代,象征着理想化的统治和美好的社会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于南方,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常富有哲理性,关注社会风俗与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对南岳一带的游览,表达了对当地风俗与文化的思考,反映出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当下社会风尚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中的这首诗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文化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南岳风景的崇敬与对苗族文化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平生南岳望重湖”引入,表达了自己对南岳壮丽景色的久仰,而“烟霭苍茫认有无”则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了自然的奇幻与迷离,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热爱。
接下来的“可是能来访苗俗”,诗人希望能够亲身体验苗族的文化,而“只今风化已唐虞”则带有一丝惋惜,表明诗人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无奈与忧虑。整体而言,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南岳望重湖: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多次仰望南岳,感受到那宏伟的湖泊。
- 烟霭苍茫认有无:描绘了湖面被烟雾笼罩的情景,模糊了视线,也象征着对真实的渴望与迷惘。
- 可是能来访苗俗:表达了诗人希望亲自体验苗族文化的愿望。
- 只今风化已唐虞:感叹如今的风尚已如古代的理想社会般模糊不清,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唏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烟霭苍茫”与“认有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风化比喻为唐虞,表达对文化变迁的感慨,富有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思,表现出对社会风尚变迁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自觉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岳:象征着伟大的自然与人文精神。
- 重湖:代表着自然的宽广与深邃。
- 烟霭:象征着迷雾中的迷惘与不确定性。
- 苗俗: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岳是指哪座山? A. 北岳
B. 南岳
C. 西岳
D. 东岳 -
“烟霭苍茫”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晰可见
B. 朦胧迷离
C. 明亮清新
D. 热闹繁华 -
“只今风化已唐虞”中“唐虞”象征什么? A. 现代社会
B. 理想的古代社会
C. 迷失的文化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表达了对山川自然的崇敬,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二者在主题与情感上有着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