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歇花畦径未乾,
春衣初试觉轻寒。
所欣节物能多好,
祓禊临流江水澜。
白话文翻译:
雨停了,花圃的小路还未干,
春天的衣服刚穿上,感到一丝寒意。
我欣喜于这个时节万物的美好,
在江边洗浴祓禊,水波荡漾。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歇:指雨停了。
- 花畦:花圃,种花的地方。
- 径未乾:小路还没干。
- 春衣:春天的衣服。
- 初试:第一次尝试或穿上。
- 轻寒:微微的寒意。
- 所欣:所欣赏的。
- 节物:指节令和节气的变化,春天的万物。
- 祓禊:指春季洗浴以祈求健康,古代习俗。
- 临流:靠近水边。
- 江水澜:江水波澜起伏,意指江水的美丽。
典故解析:
“祓禊”是古代汉族习俗,通常在春天的节气进行,寓意祈求健康和驱邪。此行为在清明前尤为常见,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字子于,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春夏季节的景象及人们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明前后,正值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美好时节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追忆。
诗歌鉴赏: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是廖行之在清明节前写的诗,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雨后的花畦,湿润的道路和初春的寒意,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感受,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替。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节令与自然变化的欣赏,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提到的“祓禊临流”,不仅是对古代习俗的传承,也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渴望。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歇花畦径未乾:雨停了,花圃的小路还没有完全干透,表现出春天湿润的特征。
- 春衣初试觉轻寒:春天的衣服刚穿上,感到一丝寒意,突显出春天的温差,增添了季节的真实感。
- 所欣节物能多好:我欣赏这个时节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 祓禊临流江水澜:在河边举行祓禊,水波荡漾,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衣服比作轻寒的感受。
- 拟人:将节物赋予欣赏的情感。
- 对仗:如“雨歇”与“春衣初试”,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物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传统习俗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和希望。
- 花畦:代表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江水: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祓禊:代表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祓禊”指的是什么? A. 祭祀
B. 洗浴祈求健康
C. 赏花
答案:B -
诗人在描绘春天时,首先提到了哪些景象? A. 雪
B. 雨
C. 风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廖行之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苦闷。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廖行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