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止渴的感觉和食物的味道是相似的;相互调和的汤羹也是如此。人们不再考虑五味调和的道理,反而关注于调和与均衡的根本功夫。
注释:
- 止渴:解渴,指喝水。
- 和羹:指煮汤,调和的汤羹。
- 谅:意为理解、明白。
- 五和里:指五味的调和,包括酸、甜、苦、辣、咸。
- 调济:调和,调配的意思。
- 荷元功:指追求根本的技艺或功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景沂(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景沂,宋代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中,诗人对生活的哲理进行反思,强调了内在的调和与平衡的重要性。社会动荡和生活压力下,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陈景沂的《杨梅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诗的第一句“止渴还相似”,引出了对人类基本需求的思考,渴望得到满足的感觉是普遍而相似的。接下来的“和羹谅亦同”则转向对饮食的反思,强调了食物的调和同样重要。诗中提到的“五和里”不仅仅是味觉的调和,更是生活中各种元素的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饮食的比喻,反映了对生活哲理的理解,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思想。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结合生活的点滴,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止渴还相似”:表达渴望得到满足的普遍性。
- “和羹谅亦同”:强调食物的调和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 “不思五和里”:指出人们往往忽视了调和的重要性。
- “调济荷元功”:提倡追求内在的技艺与平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食与人生哲理相联系,展现生活的调和之道。
- 对仗:诗句的结构整齐,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生活中调和与平衡的重要性,不仅在饮食上,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象分析:
- 止渴:象征人类基本需求,渴望满足。
- 羹:代表生活的滋养,寓意着内在的调和。
- 五和:象征着生活中各种元素的平衡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和”指哪五种味道?
- A. 酸、甜、苦、辣、咸
- B. 甜、咸、鲜、苦、香
- C. 酸、甜、咸、鲜、辣
-
“止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饮水
- B. 欲望
- C. 生活的满足
-
诗中提到的“和羹”主要是指什么?
- A. 食物的调和
- B. 人际关系的和谐
- C. 心灵的平静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景沂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强调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但苏轼的风格更为豪放,而陈景沂则更显细腻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