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子》
时间: 2025-01-17 08:4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沐莫弹冠,新浴莫振衣。
圣人贵同尘,贤者汩其泥。
夷齐立骏节,感激歌采薇。
子真老谷口,岁晏无苦饥。
屈原怀独醒,沉湘谁与悲。
渔父随其波,所适安所宜。
君看侯门客,饥于纨袴儿。
白话文翻译:
刚洗完头发的人不要轻易弹冠,刚洗完澡的人也不要轻易抖衣服。圣人看重与世俗同处,贤者甘愿沉浸在泥淖中。夷齐立志高远,感慨于歌唱采薇。你这位真君子啊,老是在谷口徘徊,年终岁末却没有饥饿之苦。屈原心怀独醒,沉浸在湘水中,谁来与他同悲呢?渔父随波逐流,安适自然。你看看那些侯门的客人,反而在华丽的衣袍下饥饿。
注释:
- 新沐:刚洗头。
- 莫弹冠:不要轻易弹掉帽子,意指谨慎。
- 圣人:指圣贤之人。
- 同尘:与尘世同处。
- 贤者:有德行的人。
- 夷齐:古代的隐士,强调志节。
- 采薇:采摘薇菜,古人常用此表达闲适与自由。
- 屈原:古代诗人,代表志士的孤独与悲哀。
- 渔父:隐士,象征随和与安适。
- 侯门客:指富贵人家的客人,暗指优越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的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熟虑之后,表达了对当时士人生活的思考,借古讽今,揭示了士人对名利的追逐与隐士的安适生活的对比。
诗歌鉴赏:
《沐浴子》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开头两句“新沐莫弹冠,新浴莫振衣”,以生活中的琐事引入,设定了一种低调、谦卑的态度。接下来,通过对圣人和贤者的描绘,诗人强调了在世俗尘埃中保持清醒和志节的重要性。夷齐作为理想化的人物,代表了追求理想与纯粹的生活方式。而屈原的孤独则反映了有志之士在社会中的悲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最后,渔父的随波逐流,则代表了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以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沐莫弹冠:刚刚洗过头的人,不应轻易调整自己的帽子,暗示着不应过于在意外表。
- 新浴莫振衣:刚洗过澡的人也不应轻易抖动衣服,强调一种谦逊的态度。
- 圣人贵同尘:圣人重视与世俗的共同生活,表明一种接地气的态度。
- 贤者汩其泥:贤者甘愿沉浸在泥淖中,象征着不畏艰难的精神。
- 夷齐立骏节:夷齐的高尚节操,体现了理想与信念。
- 感激歌采薇: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 子真老谷口:对理想者的直接称呼,描绘其悠闲的状态。
- 岁晏无苦饥:年末岁尾却没有饥饿之苦,反映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屈原怀独醒:屈原的孤独与清醒,象征着高洁的灵魂。
- 沉湘谁与悲:沉浸在湘水中的屈原,悲伤无人共鸣。
- 渔父随其波:渔父的安适生活,象征着随和与自得。
- 所适安所宜:随波逐流,符合自然的状态。
- 君看侯门客:转向对比,侯门客人虽然富贵,却内心饥饿。
- 饥于纨袴儿:穿着华丽衣袍的孩子们,反映出表面光鲜却实则困苦的现实。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饥于纨袴儿”暗指富贵却饥饿),对仗(如“夷齐立骏节,感激歌采薇”),以及反讽(通过侯门客人的形象对比隐士的安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世俗与理想的思考,通过对比不同生活选择,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与保持内心安宁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沐:象征新生与开始。
- 圣人、贤者:代表理想化的人物。
- 夷齐、屈原:历史人物,象征高洁与孤独。
- 渔父:隐士,象征自在与安适。
- 侯门:象征权力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新沐莫弹冠”中的“冠”指什么?
- A. 帽子
- B. 衣服
- C. 鞋
- D. 头发
-
诗中提到的“屈原”象征什么?
- A. 士人
- B. 隐士
- C. 高洁与孤独
- D. 富贵
-
“渔父随其波”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 A. 抵抗
- B. 顺应自然
- C. 追逐名利
- D. 追求理想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沐浴子》与李白的《静夜思》作对比,前者关注人生的哲理与选择,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加深沉,后者则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