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五》
时间: 2025-01-04 06:2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五》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花漏声乾月隐墙。琯灰迎晓透新阳。
物情渐逐云容好,欢意偏随日脚长。
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醉乡路接华胥国,应梦朝天侍赭黄。
白话文翻译:
花漏声渐渐消失,月光也隐没于墙后。
微灰的晨曦迎来了新的阳光。
事物的情感随着云彩的变化而愈加美好,
快乐的心情则随着阳光的升高而愈加浓厚。
山峦如鼎,玉石如浆。
在寿酒的杯旁,盛开的梅花更显妩媚。
醉梦中的旅途通向华胥国,
仿佛梦中朝天侍奉着赭黄的神明。
注释:
- 花漏声:指花瓣落下声,形象地描绘花开花落的情景。
- 琯灰:指清晨时分微弱的灰色光线。
- 云容:云彩的形态、变化,用以形容天气的美好。
- 日脚:太阳的位置,代表时间的流逝。
- 鼎:古人用来煮食的器具,象征盛大。
-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象征美好与梦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五》是一首描绘春日晨曦和人们愉悦心情的词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美。开头几句,诗人用“花漏声”和“月隐墙”来呈现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早晨,这样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映衬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随着“琯灰迎晓透新阳”的描写,晨光的到来带来了希望与新的开始,正如生活中每一个新的阶段都充满了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物情渐逐云容好”和“欢意偏随日脚长”传达了人们在自然景象变化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共鸣。此处的“云容”与“日脚”不仅描绘了美好的天气,也象征着人们心情的变化。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与否常常与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理想化的境界,“醉乡路接华胥国”,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状态,仿佛在追寻一个理想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漏声乾月隐墙: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花瓣掉落的声音和月光的隐藏,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琯灰迎晓透新阳:晨光的到来,象征新的开始,带来美好的希望。
- 物情渐逐云容好:随着天气的变化,人的情感也随之变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欢意偏随日脚长:快乐的心情随着日子的延续而愈发浓厚。
- 山作鼎,玉为浆:用山与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盛大的场面,象征着丰盈与美好。
- 寿杯丛处艳梅妆:在寿酒的酒杯旁,盛开的梅花显得格外美丽,象征着长寿与喜庆。
- 醉乡路接华胥国:醉梦般的旅程通向理想的华胥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应梦朝天侍赭黄:仿佛在梦中朝天侍奉着赭黄的神明,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作鼎,玉为浆”,形象地表达了美好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词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对称和谐美。
- 拟人:云彩和太阳的描写让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月:代表宁静与时间的流逝。
- 云:变化无常,象征人心情的起伏。
- 山:稳重,象征丰盈与坚韧。
- 梅:象征高洁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漏声”的意思是? A. 花瓣掉落的声音
B. 花开的声音
C. 花香的味道
D. 花影的摇曳 -
“醉乡路接华胥国”表达了什么?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的“琯灰”指的是什么? A. 晨曦的光辉
B. 傍晚的微光
C. 昏暗的夜色
D. 皎洁的月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但是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激荡与壮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