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春睡重。睡起烟销鸾凤。
著雨柳绵吹易动。风帘花影弄。
过雁空劳目送。纵有音书何用。
有意相思无意共。不如休做梦。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睡意沉重,刚睡醒时烟雾已经散去,似鸾凤般的悠闲。
细雨中,柳丝轻拂,吹动了飘动的花影。
经过的雁阵空中飞过,徒劳地让我目送。
即使有音信传来又有什么用呢?
心中虽有相思,却无意相共,不如就此停止做梦。
注释:
- 春睡重:春天的困倦,指春天的温暖让人昏昏欲睡。
- 烟销鸾凤:烟雾散去,鸾凤象征美好的事物。
- 著雨柳绵:细雨中柳条轻柔如丝。
- 弄:指玩弄、摆动。
- 过雁:飞过的雁。
- 音书:音信、消息。
- 无意共:没有共同的意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孝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产生在春天,作者表达了春日的慵懒和对爱情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情感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描绘春日的慵懒和对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诗的开头以“春睡重”引入,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温暖与懒惰,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而又沉重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睡起烟销鸾凤”形象地表现了从梦中醒来的瞬间,似乎暗示着从美好梦境中回归到现实的失落。
在“著雨柳绵吹易动”中,用雨中的柳丝轻舞来比喻春天的温柔,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柔美的氛围。而“风帘花影弄”则通过风与花影的互动,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带有一种轻快的情绪。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变得沉重。“过雁空劳目送”表达了目送离去的无奈,象征着对离别的惋惜。接下来的“纵有音书何用”则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失望,即使有消息传来,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虚。最后一句“不如休做梦”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虚幻爱情的放弃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在轻柔与沉重之间游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的无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睡重:描述春天的沉睡状态,暗示懒惰与安逸。
- 睡起烟销鸾凤:从梦中醒来,烟雾散去,象征美好梦境的消逝。
- 著雨柳绵吹易动:细雨中的柳枝轻柔,传达春天的温柔。
- 风帘花影弄:通过风与花影的互动,表现春日的生机。
- 过雁空劳目送:目送离去的雁,传达对离别的无奈。
- 纵有音书何用:即使有音信传递,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缺失。
- 有意相思无意共:心中有思念,却没有共同的心愿。
- 不如休做梦:干脆停止做梦,表示对虚幻爱情的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鸾凤”比喻美好的梦境。
- 拟人:如“风帘花影弄”,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过雁空劳目送”,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感情时的脆弱与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新生和希望,但也伴随着慵懒。
- 柳:代表柔情与思念。
- 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梦:象征虚幻的爱情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睡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懒散
- C. 忧伤
- D. 愤怒
-
“纵有音书何用”意味着什么?
- A. 有消息就好
- B. 消息无所谓
- C. 期待消息
- D. 消息重要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爱情的无奈与失落
- C. 离别的痛苦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石孝友的《谒金门》在情感深度上更加沉重,而李清照则是通过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都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情感的基调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