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陈贤良》
时间: 2024-09-19 21:5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白话文翻译:
我不学习孙吴的兵法与《六韬》,怎敢将一匹驽马与英豪相提并论?
遥望海边的天际依然遥远,倾尽我的心思,太阳却愈发高升。
身外的名利不要斤斤计较,梦中的思绪已经奔涌不息。
三山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引手向东,想去钓取那神话中的鳌。
注释:
- 孙吴:指的是孙子和吴子,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代表兵法。
- 六韬:古代兵书,作者为周文王。
- 驽马:指的是劣马,与英豪形成对比。
- 葵心:指向阳的心思,象征追求光明和理想。
- 三山:指的是东海中的三座神山,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
- 钓鳌:钓取神话中的大鳌,象征追求理想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文、词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浮名的看淡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他在黄州的生活中,常常思考人生与自我价值,诗中流露出他对名利的超然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奉和陈贤良》是一首典型的苏轼风格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他对权位和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诗的开头,苏轼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不愿意学习古代兵法,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谋的鄙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自信的个性。接着,他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出一种深入的思考。面对浩瀚的海洋和高远的天空,他的心情愈加沉重,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
在中间部分,诗人强调了对浮名的放下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豁达。最后,借助“三山”和“钓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三山象征着神仙的居所,钓鳌则是对理想的追逐与渴望。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苏轼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体现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学孙吴与六韬:表示对古代兵法的拒绝,强调不愿意沉迷于权谋之术。
- 敢将驽马并英豪:用驽马与英豪的对比,表现出自己的不平凡与自信。
- 望穷海表天还远:描绘辽阔的海天,表达出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 倾尽葵心日愈高:倾尽心思向往光明,象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身外浮名休琐琐:劝诫自己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的得失。
- 梦中归思已滔滔:梦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丰富。
- 三山旧是神仙地:借用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引手东来一钓鳌:象征着追求理想与梦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驽马”和“英豪”的对立,展示出自己的独特立场。
- 借代:用“三山”与“钓鳌”象征理想与追求,富有想象力。
- 排比:多次使用“倾尽”、“休琐琐”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苏轼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广阔的未来与梦想。
- 葵心:象征追求阳光与理想的心态。
- 三山:象征理想的境界与神仙的逍遥。
- 鳌:象征追求成功与成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古代兵法是哪个?
- A. 六韬
- B. 孙吴
- C. 《孙子兵法》
- D. 以上都是
- 诗中“倾尽葵心”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他人的评价
- “三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困扰
- B. 理想的境界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 D. 以上都是
- B. 对理想的追求
- B. 理想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奉和陈贤良》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理想与追求的描绘,但苏轼更加内敛,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