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颜长道韵送傅倅》
时间: 2025-01-04 10:0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
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
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
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好友的离别情景。两次看到黄花时,落英纷飞,南山的寺庙上挂满了题名。宗成虽不只依靠岑范的节操,但鲁卫之间的情谊终究像兄弟一样深厚。去年与君游玩时,云雾缭绕,河水浮动,衣服上沾满了泥土。今年分别时,酒宴上请不要再推辞醉酒,听听那双洪河的落后声。
注释: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南山山寺:指南山的寺庙,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寺庙。
- 岑范:指岑参和范仲淹,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代表高洁的品德。
- 鲁卫: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情谊。
- 云涛浮汴泗:描绘去年与君游玩时的情景,汴水和泗水是中国的两条著名河流。
- 泥土满衣缨:形容游玩时的快乐,身上沾满了泥土。
- 双洪:指河流的洪水,象征离别的急促和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人情世故为题材。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次颜长道韵送傅倅》创作于苏轼与朋友傅倅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感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好友傅倅之间深厚的友谊。首句“两见黄花扫落英”,以黄花象征友谊的美好,落英则暗示着离别的伤感。接下来提到南山的寺庙,表明他们曾在此留下足迹,象征着共同的记忆与经历。
接下来的“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不仅是表面的交往,更是内在的心灵契合。鲁国与卫国的比喻使得情感更加深厚,表达了友情的温暖与可靠。
“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带我们回到去年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描绘出一幅全然自然的游玩场景,泥土的沾染象征着无拘无束的快乐。而“如今别酒休辞醉”则是对即将分别的感慨,恳请朋友在酒席上尽情畅饮,尽情享受这最后的时光。最后一句“试听双洪落后声”更是将离别的哀伤推向高潮,洪流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一幅生动的友谊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见黄花扫落英:两次看到黄花,落英如雨,象征着离别与哀伤。
- 南山山寺遍题名:南山的寺庙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表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回忆。
- 宗成不独依岑范:强调朋友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依靠某种品德。
- 鲁卫终当似弟兄:鲁卫之间的关系如同兄弟,寓意深厚的友情。
- 去岁云涛浮汴泗:回忆去年与友人游玩时,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 与君泥土满衣缨:描述游玩时的快乐,身上沾满了泥土。
- 如今别酒休辞醉:请求朋友在分别时尽情饮酒,享受这最后的时光。
- 试听双洪落后声:以洪流的声音象征分离的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弟兄”,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花、泥土、洪流等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与寓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友谊的美好。
- 南山山寺:象征共同的回忆与经历。
- 云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泥土:象征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山寺庙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共同的经历
D. 自然的美丽 -
“双洪落后声”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离别的悲伤
C. 自然的声音
D. 友谊的长久 -
诗中提到的“泥土满衣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快乐
C. 留恋
D. 忧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的离别情感与《次颜长道韵送傅倅》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哀伤。王勃的诗中更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友情的深厚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苏轼诗文研究》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