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时间: 2025-01-19 19:1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苏轼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白话文翻译
在朝中,鸾鸟和鹭鸶自得其乐地飞翔,谁能相信边远地区的人会如此执着于射箭。
大家都觉得书生能射中靶心,真是令人惊讶,就像勇猛的将领善于分析文书一样。
我一边射箭,一边自嘲我并没有猿猴那样强壮的臂膀,但我却长久地思念能追逐飞鸟的骑兵。
看你身材高大,最适合学习这门技艺,想必你会像那些有长须的高手一样超凡脱俗。
注释
- 执鼖:执着于射箭的行为,鼖是古代的一种箭具。
- 破的:指射中靶心。
- 骁将:勇猛的将领,指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人。
- 穿杨:比喻射箭的高超技艺,指准确射中目标。
- 髯羽:指有长须的高手,象征着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与好友子由(苏辙)之间的一次诗歌交流中创作的。苏轼以其高超的射箭技巧受到朋友的称赞,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射箭和文才之间的联想,反映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
诗歌鉴赏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是一首兼具豪情与幽默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中朝鸾鹭自振振”,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接着,苏轼借用书生与将领的对比,表现出对射箭技艺的自谦与对朋友的赞美。通过“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他巧妙地将文才与武技相提并论,反映出两者的相互关联与价值。
接下来的句子“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表达了对自己射箭技艺的自嘲,尽管没有强壮的臂膀,仍然渴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对个人能力的谦虚态度让诗歌显得更为真实和亲切。
最后一句“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则传达了对朋友的期待和鼓励,期望他能在这门技艺上有所成就,超越常人。这不仅是对朋友的激励,也是对自身理想的寄托,表现出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朝鸾鹭自振振:描绘朝中的鸟儿自得其乐,象征着一种闲适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 岂信边隅事执鼖:反问为何边远地区的人会如此注重射箭,暗含对乡野人生活的讽刺。
- 共怪书生能破的:大家都对此感到惊讶,表现出对书生射箭技艺的认可。
- 也如骁将解论文:将书生与将领进行类比,说明二者都有其独特的才能。
- 穿杨自笑非猿臂:自嘲不足,显现出谦逊的性格。
- 射隼长思逐马军:表达对射箭和追逐的渴望,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 观汝长身最堪学:对朋友的鼓励,强调身材高大适合学习这门技艺。
- 定如髯羽便超群:期待朋友能超越常人,成为高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生与骁将进行对比,突出两者的才能。
- 拟人:鸾鹭的自得其乐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才能的谦逊态度及对朋友的期望,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鹭:象征高雅和自由,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书生:象征文人,代表了知识与文化的力量。
- 骁将:象征武勇,表现出对战斗技艺的尊重。
- 髯羽:象征高人,预示着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穿杨自笑非猿臂”中的“穿杨”指的是什么?
- A. 射中靶心
- B. 钓鱼
- C. 书法
-
诗中提到的“髯羽”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超群
- C. 闲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展现了他对狩猎的热爱与豪情,风格上与《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相似,但更多地表现了豪放的个性。
- 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场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