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腨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无事的时候,胡乱地生出各种妄想。
张三的嘴巴小,李四的帽檐却很长。
一旦失足就会入地狱,身子投进沸汤中。
谁知道受热的烦恼,却不明白思虑的凉意。
注释:
- 幸:幸好。
- 妄思量:胡乱地思索、想象。
- 腨口:指嘴巴,这里形容张三的嘴巴小。
- 帽檐:指帽子边缘,这里形容李四的帽子很大。
- 失脚:失足、跌倒。
- 落地狱:指堕入地狱,形容严重的后果。
- 镬汤:指沸腾的汤,形容极其痛苦的境地。
- 恼:烦恼、痛苦。
- 思凉:思索的凉意,指理智、冷静的思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思虑”相关。诗中用“张三”和“李四”这两个常见的人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映社会中不同性格和命运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闻名,主张政治、经济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语言简练,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可能反映了其在官场经历中的思考。他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挫折和对人性的观察,使得他常常对生命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反思。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八》通过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展现了他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以“闲暇无事”引入,表达了人在无所事事时容易产生妄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接着用“张三腨口窄,李四帽檐长”这对比,暗示了人们在性格和命运上的差异,彰显出人性中各自的局限与特征。
诗的后半部分“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生活中一旦失误就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苦恼。最后一句“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痛苦时常常不自知,而忽视了理智思考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受到王安石对生命的敏锐观察和真挚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幸身无事时:在没有事情缠身的时候,容易产生思绪。
- 种种妄思量:胡乱地思索各种事情,可能是闲思或烦恼。
- 张三腨口窄:张三的嘴巴小,暗指性格或处事的局限。
- 李四帽檐长:李四的帽檐长,暗指个性放纵或追求虚荣。
- 失脚落地狱:一旦犯错,就可能面临严厉的惩罚。
- 将身投镬汤:形容面临极大的痛苦或困境。
- 谁知受热恼:谁能理解这种因热而烦恼的感受。
- 却不解思凉:却不明白冷静思考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对比、比喻以及夸张等手法,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思考的必要,强调在困境中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妄思:象征着无意义的思考和空虚。
- 腨口与帽檐:象征人们性格和处事的差异,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地狱与镬汤:象征生活中的极端困境和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张三腨口窄”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性格局限
- B. 生活贫困
- C. 身体残疾
-
诗的主题主要在表达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对痛苦的无奈和思考的必要
- C. 富贵的追求
-
“失脚落地狱”表示什么?
- A. 成功的喜悦
- B. 犯错后的严重后果
- C. 生活的平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描绘山水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 《登高》:杜甫的名作,反映人生的苦难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理智与反思,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情感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