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
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
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
白话文翻译:
宿夜的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带着些许烦闷,早晨的云彩轻轻环绕着清新的天空。
细细的柳条在风中轻柔地摇曳,鲜艳的红莲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美丽。
我静静地躺着,心中似乎有些思念,难道在荒凉的地方就没有乐趣吗?
一位幽静的人恰好路过我身边,我们一起走到墙边的阴凉小径上。
注释:
- 宿雨:昨夜的雨。
- 转歊烦:停止后空气的烦闷。
- 朝云:早晨的云彩。
- 拥清迥:环绕着清亮的天空。
- 萧萧:形容风吹柳条的声音和状态。
- 碧柳软:形容柳树的柔软和青翠。
- 脉脉:形容红莲的细腻和美丽。
- 默卧如有怀:静静躺着,心中似有所思。
- 荒乘岂无兴:在荒凉的地方难道就没有乐趣吗?
- 幽人:指心灵宁静的人。
- 墙阴径:指墙边的阴凉小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政论诗见长。王安石提倡“诗歌应为时政服务”的观点,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推动新法。
创作背景:
《示宝觉》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抒发。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虑与宁静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示宝觉》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生哲思的诗。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宿雨后的清晨景象,诗的开头“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便让人感受到那种从雨后转晴的轻松与清新。诗人在此刻不仅观察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在细细品味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的“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则通过对柳树和红莲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柔美。这里的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柳软情柔,红蕖娇艳,似乎在传达一种温柔的情怀。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这句则是诗人的自省与反思。面对荒凉的环境,诗人思考着人生的乐趣,暗示着即便在荒凉之处,心中依然能找到乐趣和思考的空间。最后一句“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则是诗人对友谊的向往与珍视,表达了在幽静的环境中与友人共享时光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雨转歊烦:
- 描述昨夜的雨已经停止,空气中却仍有些许烦闷,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
-
朝云拥清迥:
- 早晨的云彩环绕着清澈的天空,描绘了清晨美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萧萧碧柳软:
- 细细的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柔美和脆弱。
-
脉脉红蕖靓:
- 鲜艳的红莲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美丽,体现了自然的色彩之美和生机。
-
默卧如有怀:
- 诗人静静地躺着,心中似乎有些思念,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
荒乘岂无兴:
- 在荒凉的环境中,诗人反思是否真的没有乐趣,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
幽人适过我:
- 一位幽静的人经过,暗示着友谊的偶然与珍贵。
-
共取墙阴径:
- 共同走向墙边的阴凉小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心灵的感受。
- 拟人:柳条的柔软与风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
- 云:代表着变化与灵动。
- 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的脆弱。
- 红蕖:象征着美丽和生机。
- 墙阴径:代表着宁静与友谊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宿雨转歊烦”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 A. 高兴
- B. 烦闷
- C. 平静
-
诗中的“脉脉红蕖靓”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柳树
- B. 红莲
- C. 云彩
-
诗人最终与谁一起走向墙阴径?
- A. 自己
- B. 幽人
- C. 家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示宝觉》和李白的《静夜思》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表达。王安石更偏重于细腻的描写与哲思,而李白则在抒情上更为直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