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时间: 2025-01-19 19:59:32

派出昆崙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黄河》

派出昆崙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奔流不息的壮丽景象:
它从昆仑山派出五色的水流,一条浑浊的黄河贯穿中原地区。
河水飞沙走石,波涛汹涌,延绵几千里,
即使在房屋和街道的两侧,也无处可寻宁静之地。

注释:

  • 昆崙: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源头。
  • 五色流:形容水流带有多种颜色,可能指河水的色彩变化。
  • 黄浊:指混浊的黄河水,表现出黄河泥沙多的特点。
  • 屋闾:指房屋和街道。
  • 几千里:形容黄河的漫长流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新法”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黄河》创作于王安石任宰相期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与激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们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黄河》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奔腾,反映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心。诗中用“昆崙五色流”引入黄河的源头,表现了河流的神秘与优美;而“黄浊贯中州”则揭示了黄河流域的泥沙泛滥,以及其带来的困扰。接下来的“吹沙走浪几千里”,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景象,表现了它的力量与威严。最后一句“转侧屋闾无处求”则直接指向了人们在黄河洪水面前的无助与绝望,传达出一种对民众苦痛的同情。

全诗不仅在意象上构建了黄河的雄伟形象,也在情感上渗透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派出昆崙五色流:描绘了黄河的源头,展示出它的壮丽与神秘。
  2. 一支黄浊贯中州:强调黄河的流向与其带来的泥沙,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3. 吹沙走浪几千里:表现黄河的奔腾不息,气势磅礴。
  4. 转侧屋闾无处求:反映出水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昆崙与黄河的关系比作源与流。
  • 拟人:形象化黄河的奔腾,赋予它动态的特征。
  • 对仗:如“派出昆崙”和“一支黄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与自然灾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民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 昆崙:代表着源头与神秘,暗示着自然的伟大。
  • 沙浪:体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幻,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河》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昆崙”象征什么?

    • A. 乡村
    • B. 山川
    • C. 源头
  3. “转侧屋闾无处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与痛苦
    • C. 自豪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黄河》与杜甫的《登高》均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前者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力量与无奈,后者则通过个人情感反映社会动荡。两首诗都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