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时间: 2025-01-01 14:5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白话文翻译:
张帆准备启航,却不禁搔首思虑,仍醉倒在你家酒席上。
吟诵诗词的日子里,我日日期待春风的到来,
等到桃花盛开后,却又匆忙离去。
歌声频频让过路的人感动,仿佛是我在杯前记起的那场雪。
明朝酒醒后,大江奔流,满载着一船的离愁,向衡州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张帆:指张起帆船,准备出发。
- 搔首:指挠头,形容焦虑或思虑。
- 更醉:又醉,表示沉醉于酒。
- 吟诗:吟唱诗歌。
- 桃花: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美好和希望。
- 匆匆:急急忙忙,形容离去的匆促。
- 咽:指声音被压抑,含有哽咽的意味。
- 樽前雪:指在酒杯前回忆起的往事。
- 离恨:离别的愁苦。
- 衡州:古地名,指今湖南省衡阳。
典故解析:
- 桃花:古诗中常用桃花象征美好时光和离别,代表春天的生机。
- 樽:古代的酒杯,常与饮酒作乐、抒发情感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承泽,号少山,宋代诗人,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常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此背景下感受到离别的苦涩与人生的无常,借酒表达情感,寄托离愁。
诗歌鉴赏: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描绘离别时,展现了对生命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头“张帆欲去仍搔首”,意象鲜明,展示了即将启航的惆怅与不舍。诗人醉于酒席,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随着“吟诗日日待春风”,诗人进一步表达出对春天的渴望,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桃花则是美好时光的象征。
然而,随着“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诗人意识到美好时光的短暂,离别迫在眉睫。接下来的“歌声频为行人咽”,描绘了酒席上欢声笑语的场景,却隐含着离别的痛苦。这种情感在“明朝酒醒大江流”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清醒后面对的是奔流不息的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终以“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结束,令人感受到深深的离愁。
整首词作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世间美好瞬间的珍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帆欲去仍搔首:即将启航,却因思念而焦虑。
- 更醉君家酒:在朋友的酒席上沉醉,忘却烦恼。
- 吟诗日日待春风:每天吟诵诗词,期待春天的到来。
-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到桃花盛开,却匆忙离去,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
- 歌声频为行人咽:欢快的歌声让路过的人感动,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记著樽前雪:酒前回忆起往事,似乎在回忆中感受到孤独。
- 明朝酒醒大江流:清晨酒醒时,看到大江奔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满载着离愁的船只驶向衡州,表达离别的痛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载一船离恨”,将离愁比作船上的货物,让情感更加形象。
- 拟人:歌曲让“行人咽”,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离别时的伤感,反映了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帆:象征出发与新的开始。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酒:代表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抒发。
- 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张帆欲去”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准备旅行
- B. 诗人准备去喝酒
- C. 诗人准备出海
-
“歌声频为行人咽”中的“咽”是什么意思?
- A. 大声唱歌
- B. 声音被压抑
- C. 哭泣
-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 A. 夏天
- B. 美好时光
- C. 离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陈与义的作品在表达离愁时,前者多用细腻的女性视角,而后者则更直接地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他们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