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

时间: 2025-01-01 15:02:03

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

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

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

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 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 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 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的生活画面。年长者拄着白色的木杖,富有的年轻人则戴着黑色的油纸帽。而我独自提着一只白色的竹篮,走路时时而失足。夕阳下,桥边的景色如画,岸边的人急匆匆地归向云端。不要向城里的人多说话,出入的时候要小心。

注释:

  • 孙子:指年长者,体现出一种尊重。
  • 白木杖:象征年长者的状态,白色代表苍老。
  • 富子:指富有的年轻人。
  • 黑油笠:黑色的油纸帽,通常是农民用来遮阳的工具。
  • 白竹篮:竹制的篮子,常见的乡村劳动工具,白色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
  • 差池:走路时失足,表示行走不稳。
  • 夕阳:日落时分,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一种宁静的氛围。
  • 归云急:归家的云彩快速移动,暗示时间紧迫或人们的归心似箭。
  • 勿语城中人:提醒要小心与城市人交流,暗含农村与城市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约1041-1121),字仲明,号石田,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善于描写山水和乡村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人情味。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在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生活,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眷恋和对城市喧嚣的隐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描述了不同身份的人物,通过对比,突显了乡村的简单与自然。诗人用“白木杖”与“黑油笠”分别代表年长者和富裕的年轻人,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在此基础上,诗人以“我独白竹篮”来表达一种孤独和自省,似乎在暗示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渺小与无奈。

“夕阳桥边画”一句,诗人用夕阳的柔和光线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岸帻归云急”则给人一种急促和匆忙的感觉,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一句“勿语城中人”则更加强调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警惕和对乡村安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珍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孙子白木杖:老者的形象,象征智慧与经验。
    • 富子黑油笠:年轻人的形象,象征财富与身份。
    • 我独白竹篮:孤独的个体,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状态。
    • 差池复相及: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不易。
    • 夕阳桥边画:夕阳的美景,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岸帻归云急:急促的生活节奏,暗示时间的紧迫。
    • 勿语城中人:告诫人们在交流中要谨慎,体现了乡村与城市的隔阂。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对比,体现社会的多样性。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如“夕阳”“云”来渲染情感。
    • 象征:白木杖与黑油笠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对城市生活的警惕,突出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白木杖:象征着年老与智慧的结合。
  • 黑油笠:象征着城市化与物质化的潮流。
  • 白竹篮:象征着纯粹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着自由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木杖”象征什么?

    • A. 富有
    • B. 年老与智慧
    • C. 乡村的宁静
  2. “勿语城中人”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城市喧嚣的警惕
    • C. 对乡村生活的厌倦
  3. 诗中“夕阳桥边画”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宁静的乡村
    • C. 纷乱的战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与义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陈与义在描写中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偏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相关研究论文与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