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书怀寄林玉溪》

时间: 2025-01-19 20:06:55

吾年几八十,暮景不胜斜。

老鹤犹能语,枯梅强作花。

一心为死计,无意问生涯。

有酒时相过,东隣八九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年几八十,暮景不胜斜。
老鹤犹能语,枯梅强作花。
一心为死计,无意问生涯。
有酒时相过,东隣八九家。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快八十了,夕阳西下的景色让我感到无比苍凉。
老鹤依然能说话,枯梅却勉强开出花朵。
我只专心于死亡的安排,无心去问生活的琐事。
只在有酒的时刻,偶尔去东邻八九家走一走。

注释:

  • 吾年几八十:我今年快八十岁了。
  • 暮景:指傍晚时分的景色,这里用来比喻老年的凄凉和孤独。
  • 老鹤犹能语:老鹤指年老的鸟,形容老年人仍有言语表达的能力。
  • 枯梅强作花:枯梅指干枯的梅树,强作花意指即便枯萎也努力开花,形容老年人对生活的坚持。
  • 一心为死计:一心只想着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
  • 无意问生涯:对生活的其他事务没有任何兴趣。
  • 有酒时相过:在有酒的时候,偶尔去邻居家串门。

典故解析:

  • 老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鹤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老鹤依然能言,象征着即使年老,依然保持着某种智慧和活力。
  • 枯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即使在严冬中仍能开花。枯梅强作花则暗含老年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复古,宋代诗人,官至太常寺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笔力雄健,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在八十高龄之际,面对暮年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岁暮书怀寄林玉溪》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暮年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老年的思考。开头两句“吾年几八十,暮景不胜斜”便直入主题,勾勒出一种孤独而苍凉的氛围,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老鹤和枯梅的意象呼应了诗人对自己老年生活的反思,虽然年老,但依旧希望能够保持一丝生机与希望。

接着,诗人提到“一心为死计,无意问生涯”,展现出一种面对死亡的坦然与无奈,老年人往往会将重心转向后事的安排,而对生活的琐碎则显得漠然。最后两句“有酒时相过,东隣八九家”则透露出在孤独的生活中,偶尔的酒宴和邻里交流带来的些许温暖与安慰,使得整首诗既有沉重感也不乏生活的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年几八十: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年纪,设定了诗的基调。
  2. 暮景不胜斜:暮景象征衰老与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受。
  3. 老鹤犹能语:暗示即使在老年,诗人仍有表达的欲望与能力。
  4. 枯梅强作花:用枯梅的意象强调老年人拼搏生活的勇气。
  5. 一心为死计:揭示诗人内心的沉重,专注于死亡的安排。
  6. 无意问生涯:表现出对生活的漠然与无奈。
  7. 有酒时相过:展现出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确幸的珍惜。
  8. 东隣八九家:指邻里的交流,表现出人际关系在老年生活中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鹤犹能语,枯梅强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老鹤与枯梅赋予了人类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比喻:通过“暮景”与“老鹤”、“枯梅”等意象,营造了丰富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深切感悟,面对死亡的坦然与无奈,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生活的乐趣。诗人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生命的最后阶段,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鹤:象征着长寿与智慧,代表老年人的经验与内心的坚韧。
  • 枯梅: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老年的坚韧,虽然枯萎却依然努力绽放。
  • 暮景:代表着生命的黄昏,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有多大年纪?

    • A) 七十
    • B) 八十
    • C) 九十
    • D) 六十
  2. “枯梅强作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生命的热爱
    • C) 对死亡的恐惧
    • D) 对春天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东隣八九家”是什么意思?

    • A) 诗人喜欢的酒家
    • B) 诗人的邻居
    • C) 诗人曾经的朋友
    • D) 诗人旅行的地方

答案:

  1. B) 八十
  2. A) 对生活的无奈
  3. B) 诗人的邻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但更突出豪情与对生活的渴望。
  • 王维的《终南山》:则展现出一种隐逸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出不同的老年生活选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