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梯下趋壁立岩遂循桃花涧至总岩》
时间: 2025-01-19 17:3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山若浮云,梗寄沧江滨。
坤舆辟句秘,洞壑清且真。
绝顶窥天池,青光摇奫沦。
石理成芙蕖,閟此万古春。
岌岌绕云梯,竦步趋嶙刚。
循岩百折下,苔滑铺绿茵。
蹈险学猱掷,扪石疑鳞皴。
梵宇何窈窕,风扫无纤尘。
连云既贡巧,壁立尤趁人。
左旋复右转,曲径环风轮。
涧道拟桃源,飞流纡长绅。
相将至总岩,妙绝如有神。
石穴成蜂房,玲珑无比伦。
错出不胜指,骇愕嗟奇珍。
崖窟象无定,造作曲洪钧。
怪此石众夥,万新无一陈。
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
山灵应有缘,我欲问前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如浮云般的山,坐落在沧江的岸边。大地的奥秘在这里向人们揭示,山谷深邃而清澈。站在绝顶可以俯瞰天池,青光在水面上摇曳。岩石的纹理似乎形成了莲花,仿佛在诉说着万古的春光。云梯蜿蜒而上,步伐在峭壁间小心翼翼地移动。沿着岩石逐渐向下,青苔铺成的绿色地毯上滑步而行。攀登时学习猿猴的灵巧,手触石面时又疑惑上面的皱纹。那座佛教寺庙是多么的幽静,风儿吹拂过来,没有一丝尘埃。云层在此地汇聚,陡壁更显得高耸入云。左转右转,曲折的小径环绕着风轮。山涧的道路宛如桃源,飞流的溪水蜿蜒曲折。我们终于来到了总岩,奇妙的景象如同有神灵在这里。石洞宛如蜂房般玲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美。各种奇石纷呈,令人惊叹不已。崖窟的形状变幻无常,仿佛是大自然的奇作。对此众多的石头,万千新景没有一片是陈旧的。清晨出发到黄昏,攀登时忘却了艰辛。山的灵性应该是有缘的,我想问问这里的前因后果。
注释
- 浮山:形容山的形态,如同浮在云端。
- 坤舆:指大地,包含地理和自然的奥秘。
- 青光:水面反射的光辉,给人以美感。
- 石理:岩石的纹理和形态,寓意自然的造化。
- 岌岌:形容山势陡峭。
- 梵宇:指佛教寺庙,象征宁静与超脱。
- 桃源:理想的生活环境,出自《桃花源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澄镜,清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董澄镜游历名山大川之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山川的赞美和探索自然的心境。
诗歌鉴赏
董澄镜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自然境地。全诗以“浮山”开篇,引出一系列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轻盈飘渺的感觉。诗中描绘的山水,既有静谧的天池,也有险峻的岩壁,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秘感。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的句子,表达了在追求自然和真理的路途上,尽管艰辛,却依然乐在其中。山灵与人之间的缘分,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一种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具表现力。比如“石穴成蜂房,玲珑无比伦”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结构,也传达出自然的精巧与神奇。
最终,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尊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整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哲理的展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山若浮云:山的形态似云,轻盈而飘渺。
- 梗寄沧江滨:山寄托在沧江的岸边,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 坤舆辟句秘:揭示了大地的奥秘,表现了对自然深邃的思考。
- 洞壑清且真:山谷清澈而真实。
- 绝顶窥天池:站在山顶,俯视天池,展现高远的视野。
- 青光摇奫沦:水面光辉摇曳,生动形象。
- 石理成芙蕖:岩石的纹理如同莲花,寓意美好。
- 閟此万古春:隐藏着万古的春天,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类的情感,如“浮山若浮云”。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如“山灵应有缘”。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探索自然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升华。诗人以自然为师,感悟人生哲理,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
- 青苔:代表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 石穴: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桃源:理想的栖息地,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山若浮云”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高耸入云的山
- B. 轻盈飘渺的山
- C. 陡峭的岩壁
-
“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对登山的畏惧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环境
- B. 现实中的困境
- C. 纷繁复杂的世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对自然的豪放与奔放,与董澄镜的细腻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山水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董澄镜集》